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时间:2017-09-26 12:36来源:三甲医院网   作者:未知 点击: 192次

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因黑色素瘤去世,让很多人知道了被称为“癌中之王”的黑色素瘤。资料显示,在所有原发于皮肤的恶性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只占了4%,但其致死率却占了79%。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黑色素瘤发病隐匿且恶性程度非常高,进展非常迅速,杀伤力绝不亚于老百姓熟知的肺癌、胃癌等肿瘤。而更可怕的是,由于人们对恶性黑色素瘤缺乏认识,即使身体上长出了小黑痣,或者原有的小黑痣出现了变化也难以察觉,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

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随着黑色素瘤生长,癌细胞会渗透到皮肤和黏膜中,最终到达血管或淋巴通道,并迅速传播到整个身体和主要器官。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数据显示,中国黑色素瘤发病率约为0.6/10万,属于罕见病,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林桐榆教授表示,相对来说,我国多发的黑色素瘤特殊类型恶性程度更高。西方人黑色素瘤多分布在皮肤浅表(称为皮肤型),而我国约50%的黑色素瘤分布于四肢末端的皮肤,如足、手和甲下等位置(称为肢端型),更容易发生移行转移。另外,还有20%为黏膜型(白种人该类型不到1%),主要发生在消化道、鼻腔、鼻旁窦、泌尿系统黏膜,恶性程度较皮肤型黑色素瘤更高,预后较差。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黑痣和黑色素瘤的五大区别

边缘

黑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另外,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

直径

黑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而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于5毫米。

不对称性

黑痣两半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

颜色

黑痣通常是棕黄色、棕色或黑色;而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其中,蓝色最为不祥,白色则提示肿瘤有自行性退变。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色或灰色。

其它症状

发痒、按压疼痛的黑痣也要特别注意,这类黑痣如果继续发展很可能出现溃疡性病变,刺痛或灼痛也会更明显,其周围还会出现卫星结节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此时说明病情已进展到晚期。

身上有痣别乱点

看到黑色素瘤的杀伤力这么大,很多人估计立马就想把身上的痣全部点掉,既美观又安全。但这种“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做法有很大的隐患。目前点痣主要是激光、冷冻两种方法,这对痣是很大的刺激,可能刺激它恶变成黑色素瘤。如果痣已经恶变了,点痣会刺激它转移扩散,通过血管、淋巴管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比如从四肢末端转移到大脑中;或者直接向四周播散,比如从指甲盖传到整根手指;也可能从浅表层往深处生长。一旦黑色素瘤发生了转移,5年生存率低于20%。另外,还有数据研究显示大量无节制地使用美白产品,这对痣来说也是一种刺激,会增加黑色素瘤的发病率。

在此提醒爱美贪白的女性朋友:身上特别是脸上有痣别只想去美容院点掉,要找专业医生处理痣,还要尽量少用美白产品,以免增加癌变的风险,从是否美观的小事变成“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是处理痣的最好方法

对付身上的痣,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女士们不用担心切除痣后会留下丑的疤痕,手术可以采用美容线缝合,疤痕小而且会慢慢淡化。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是黑色素瘤,就要尽早治疗将它扼杀在摇篮中,收获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后期再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痣的深度、病理检查结果来判断可能波及的范围并加以切除。一般来说,1毫米深要扩大切除至1厘米宽的周围区域,2毫米深要切除至2厘米宽的周围区域,深度超过3厘米的黑色素瘤已经完全转移了,需要医生来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新医学前沿研究

亚洲黑色素瘤由于在亚型上与西方黑色素瘤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的深入研究,导致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西方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期取得多项进展。

开展了迄今最大队列的黄种人黑色素瘤驱动基因变异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793例黑色素瘤样本中MAPK和TERT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证实KIT和NRAS基因突变是重要的黑色素瘤预后因素,为亚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规范的确立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于2017年发表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2017Jul18.CCR-17-0980;IF=9.619)。

完善了“MAPK通路为靶点的晚期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模式”:郭军教授团队前期证实了伊马替尼治疗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有效性,研究成果被美国NCCN黑色素瘤诊治指南和头颈部诊治指南2014版采纳。2010年,郭军教授担任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的PI之一(另一位为美国学者),与11个国家29个中心合作开展了尼洛替尼对照化疗治疗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证实了尼洛替尼对于KIT突变患者的有效性,于2017年发表在《AnnalsofOncology》(2017Jun1;28(6):1380-1387;IF=11.855)。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郭军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证实了Mnk1/2可能是KIT突变的黑色素瘤另一个潜在治疗靶点,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被《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IF=12.784)接收;此外,郭军教授还参与证实了RAS通路在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细胞获得性耐药中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已被《Nature》(IF=40.137)接收。

肢端型黑色素瘤是黄种人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病理亚型,郭军教授团队首次报道80%的肢端型黑色素瘤存在CDK4通路拷贝数变异,进而在体外和PDX模型中证实了CDK4通路抑制剂对携带特定CDK4通路拷贝数变异的肢端型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该项研究2016年入选ASCO黑色素瘤专场的PosterDiscussion(全球每年仅有12项研究入选),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A.Davies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CDK通路可能是亚洲肢端型黑色素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是转化医学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有可能真正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时代。研究结果于2017年8月在线发表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2017Aug22.CCR-17-0070;IF=9.619)。

郭军教授领导团队前瞻设计、回顾性分析了来自于国内多个黑色素瘤中心的706例粘膜型黑色素瘤患者,比较分析了不同原发部位患者的分期、转移模式、CKIT/BRAF突变状态和总生存时间。该研究为全球首次比较不同原发部位粘膜黑色素瘤分期、转移模式的最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于2017年发表在《AnnalsofOncology》(2017Apr1;28(4):868-873;IF=11.855),为未来粘膜型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设计和分期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研究,郭军教授团队创建了黑色素瘤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国内外合作平台,使中国黑色素瘤研究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什么样的痣会发生恶变?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颗黑痣,它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演变成恶性的几率很小,大家不必过分惊慌。但极少数黑痣可以演变为恶性肿瘤——黑色素瘤。

要高度重视摩擦部位比如手掌、脚掌、头皮、腰部上的痣,容易受到摩擦刺激,时间长了就有恶变的可能。痣一旦出现黑痣于短期内突然变大、颜色变深了或颜色不均、形状改变了、边缘模糊不清、在靠近痣的周围发现了一些小黑点、平的痣隆起了、经常有痛痒感、痣自己发生破溃或出血、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能自行处理。一经诊断为黑色素瘤,应及早采取规范治疗。

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研究找到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相关基因

全球首个黑色素瘤靶向新药2017年在中国上市

7月29日,全球首个用于治疗BRAFV600突变阳性的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新药在中国正式上市,患者的生存获益将得到显著提高,此举也标志着中国的黑色素瘤治疗迈入靶向时代。据悉,今年3月,佐博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速批准,提前两年上市,并已被纳入《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7版)》中,成为BRAFV600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的一类推荐药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表示,“过去,有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发生转移后,基本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化疗,但化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有效率不足7%,无进展生存不到一个半月。此次靶向新药获批上市,在中国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史上,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患者的生存获益将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