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中国团队首揭寨卡病毒致新生儿缺陷根源

时间:2017-09-30 12:26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未知 点击: 107次

寨卡病毒(Zika)之所以被重视,与其在全球多国传播并引发新生儿畸形有关。为什么这一“古老”的虫媒病毒会在近两年“恶化”?这次,是中国团队首次找到答案,相关成果刊登在了近期的《Science》期刊。


秦成峰博士(右)与许执恒博士(左)(图片来源:人民网)

1947年,寨卡病毒(Zika)首次在乌干达的猴子体内被发现。作为一种蚊媒病毒,寨卡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会引发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症状。这些病症都较为轻微,所以并未引发广泛关注。

2015年,事情开始变得糟糕。巴西出现了首例婴儿头部畸形的病例,且发病率急剧上升,疫情蔓延至84个国家。后续研究表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此外,寨卡病毒还会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或可导致雄性小鼠不育。

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引发新生儿畸形,并在近几年引发全球健康危机?这次是中国的科学家们最先找到了答案——病毒发生氨基酸突变,导致其结构蛋白变化,从而更易入侵脑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1病毒突变,导致小头畸形

这一重大成果是由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许执恒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发现的。他们第一次揭示了寨卡病毒“黑化”的原因——2013年该病毒发生了氨基酸突变!

该团队在病毒的一个结构蛋白pRM上发生了单氨基酸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S139N”。这一突变导致结构蛋白的一个丝氨酸被精氨酸取代,是寨卡病毒从2010年至2016年经历“无数变化”中的一个。特殊的是,S139N突变会导致病毒保护层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更容易杀死小鼠和人类的脑细胞。

这一研究让我们了解寨卡病毒致病的关键位点,从而为病毒控制、疾病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2针对寨卡病毒,我们还进行了这些努力

中国团队首揭寨卡病毒致新生儿缺陷根源

清华程功组Nature揭示寨卡病毒感染暴发机制

5月17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史佩勇教授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发现由于病毒位点发生突变,导致亚洲系寨卡病毒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增强,为解释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最近寨卡病毒流行原因所在。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猴体发现抑制寨卡病毒感染的小分子

3月14日,国际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一项我国科学家在抗寨卡病毒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天然免疫小分子化合物25-羟基胆固醇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

中国团队率先获取寨卡病毒特异性人源抗体

2016年12月,《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封面刊登了一篇中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最新学术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研究员课题组和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率先研发出高效、特异性人源寨卡病毒抗体,并在小鼠模型上成功验证其具有治疗病毒感染的能力。

高福院士、李向东教授最新Cell:寨卡病毒或导致雄性小鼠不育!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向东课题组合作在《Cell》期刊发文揭示,寨卡病毒会入侵并潜伏在雄性小鼠的精液中,通过感染管周肌样细胞和精原细胞引发睾丸炎和附睾炎症,导致雄性小鼠不育。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