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农林牧渔

袁隆平捧出“杂交水稻”震惊世界

时间:2006-07-31 14:29来源:中国生物信息 作者:admin 点击: 334次

  “民以食为天”,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与随着工业化逐步减少的耕地所带来的矛盾,这一困扰中国乃至世界的“天”大的问题,一直是有识之士不断提醒世人的沉重命题。



  粮食问题事关生存和人类福利,世界众多农业科学家为此终身苦苦探索。1973年,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震惊世界的答卷。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世界做出了莫大贡献。1998年,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对袁隆平进行了品牌价值评估,结论是其品牌价值为1000亿元。



  这条杂交水稻之路,漫长而艰辛。这一茬一茬葱茏的水稻,实在是凝结了袁隆平太多的心血,不是一句“目标亩产900公斤”就可以涵盖的。



  他曾经“离经叛道”,独自在当时被批判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之路上“不务正业”地尝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他曾年复一年,面对令人失望的参差不齐的实验结果,不断投入新的试验;



  他曾经日复一日,在6月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顶着正午的烈日,勘查了14万余株稻穗,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他曾经那样幸运,赶在“文革”之前,赶在《科学通报》停刊前,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直击当时全世界公认的“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禁区;



  他曾经那样无助,60多个养育着秧苗的瓶瓶罐罐被砸得稀烂,辛勤耕种的试验田一夜之间被践踏得狼藉一片;



  他曾经那样感激,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听到了妻子的一句“大不了,我和你一起去当农民”;



  他曾经那样忙碌,从1968年起,每年冬天都和助手一道,像候鸟一样赶到三亚育种,他在海南度过了10个除夕;他曾经那样“悠闲”,苦等7年,终于在助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



  名 词解释



  [ 杂交水稻 ]



  所谓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 超级稻 ]



  也称为新株型稻,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严格定义。是指根据特定的生态环境,利用各种育种方法和技术,按照预定的理想株型结构模式选育而成的抗性和米质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品种相仿、产量潜力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现代超级稻界定不仅其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而且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全面提高。



  中国目前的超级稻育种计划与过去其它产稻国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存在本质的区别,即在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的同时,重视对米质、抗性的同步改良,走“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袁隆平: 杂交水稻 之后,还有超级稻



  国际上这样评论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8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而袁隆平给中国解决贫困与饥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8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8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袁隆平把记者带到了一张杂交水稻的巨幅照片前:“看这稻穗,跟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样!”那神情,和一位站在田间凝望丰收稻田的农民,没什么两样。见过袁隆平下地工作的人都知道,他精通稻田里的每一样活计,两腿一扎进泥土,活脱脱一个农民!“我现在还有两大心愿,第一个愿望是第三期超级稻研究成功,第二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袁隆平说。



  此时,距离杂交水稻的正式研发成功,已经过去了33个年头,年已76岁的袁隆平继续着杂交水稻研究,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对事业始终充满着热情,要工作到八十岁,把亩产更高的超级稻进行到底。而在整个华夏土地上,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这一深受贫困人口困扰的国家,目前已拥有除北美以外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力量。



  梦萦杂交水稻



  以一组数字来看,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还有8亿人食不果腹。粮食增产,是多少人的福音,这一点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紧张的中国,提高亩产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绝对的重中之重。



  1995年,美国学者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撰文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认为人口不断增长的中国将使世界挨饿。事实上,自从杂交水稻这一农业生物技术开始孕育,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便已经逐渐成型。



  其实直到1953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安江农校教书的袁隆平,才见到了真正的农村。“在粮食最短缺的3年里,我亲眼见过5个‘饿殍’,就倒在路边,倒在田埂上。”靠田吃饭的农民饿死在田间,同样挨着饿的袁隆平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



  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然而,1960年春,在进行早稻常规育种试验时,时任湖南省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却发现并验证了天然杂种水稻具有第一代优势,这一成果则打破传统观点,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利用茫茫稻海中找到的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成功地繁殖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稻种。1965年冬,袁隆平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证明,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利用杂交水稻的第一代优势将给水稻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增产。



  野败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发史上一次飞跃性的事件。1970年10月23日,在海南省崖县南红农场荔枝沟村的一片沼泽地里,袁隆平和助手发现了一棵野生雄性不育株。第2年开春,收下了少量而珍贵的种子,袁隆平将其取名为“野败”。“野败”为杂交稻种的选育成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袁隆平把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1973年,杂交水稻在我国正式培育成功,将水稻亩产由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



  下一站,超级稻



  “我们的超级稻计划比日本晚了16年,比国际水稻研究所晚7年,但现在,我们跑在世界最前沿!”袁隆平对此充满自豪。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二期,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目标,今年开始正式推广,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再多养活3000万人。



  2002年4月5日,《科学》以长达14页的篇幅发表了华大基因中心于军博士等人有关水稻基因组序列的论文。科学家们测定的水稻品种正是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父本“籼稻9311”,在基因数据的分析中,他们对杂交优势机理也有了初步认识。“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找到了很好的基因组合,但带有很大的偶然成分,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有关科学家这样感慨道。



  超级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三次革命”。我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始终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250亿斤左右,成为我国“十五”计划实施中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从1996年中国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开始,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展开了对“超级杂交稻”的协作研究。正是基于这种协作,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600~650公斤。据袁隆平的学生武小金介绍:“袁隆平非常鼓励各单位之间的广泛协作,交换育种材料。”如由袁隆平提供的超级稻育种骨干亲本材料培矮64S,各育种单位用它育成品种17个。



  从试验示范片“专家种田”到普通农户的大田生产,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研究成果的大面积推广还有一个过程。袁隆平预计,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可在2006年大面积推广,亩产可达650公斤。按照年种植1亿亩、每亩增产15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150亿公斤粮食,能多养活3000多万人口。目前,袁隆平正和科研人员努力向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攻关,而且已经培育出了相关的品种。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金杜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刘璐 特约记者 吕林荫



  专家声音



  广东省水稻研究所杂交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丰博士:



  水稻科研讲求社会公益性



  目前,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60亿亩,增产6000多亿公斤粮食。目前杂交水稻在普通农田的种植条件下,虽然不能达到试验田的产量,但也已经可以达到亩产500公斤至600公斤。



  各省已经有了不少种子公司,各水稻科研单位培育出新品种后,报到省里相关机构进行品种审定,然后可与种子公司协商技术转让事项。有时,对于一些开发时间已比较久的技术,也会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毕竟我们也是一个科研机构,讲求社会公益性。



  龙头企业



  隆平高科: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平台



  2000年12月11日,隆平高科(000998)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一语道破冠名缘由——“我本来不愿意隆平高科以我的名字命名,但考虑到我当时已经69岁了,到70岁就当不了首席科学家了,那样科研经费就会断掉,所以我还是同意了。隆平高科给我的股份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是他们每年赞助200万的研究经费,我也就知足了。”



  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处处长刘建宾介绍,目前中心着力做科研,相关市场推广主要依托隆平高科进行。



  人物侧记



  “搞科研要会提问,要敢质疑”



  对话袁隆平



  避开一圈圈光环,手握昔日杂交水稻的硕果,如今已享誉世界的袁隆平仍常年奔波在水稻试验田上。他在做什么,想什么?就此,记者来到了湖南长沙,和这位老先生进行了一番对话。



  总理礼让,体现对科学尊重



  记者:最近,关于您的喜讯连连。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超级杂交稻”的培育和推广被写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又特批给您2000万元科研经费。







哪个最让您高兴?



  袁隆平:最高兴的还是温家宝总理来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视察,表示国务院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当场就同意拨给我们2000万元经费。在场的人都鼓掌,兴奋啊!那天正巧我过生日,温总理还特地给我送来生日蛋糕,还有一个花篮。本来就一个集体照,总理说我们两个要单独照相,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看,这就是那天我和温总理拍的合影(指向墙上挂着的相片)。



  记者:听说温总理视察完之后,三次握住您的手,坚持要您先上车,然后自己才上车。



  袁隆平:温总理平易近人。总理的礼让,不是“让”我个人,而是“让”出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对科学的尊重。



  质疑才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记者:记得您曾经说过:“科学研究不问出身,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在您看来,搞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



  袁隆平:(沉思片刻)搞科研要会提问,要敢质疑,不要迷信权威,质疑才是科学的生命。再一个,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记者:要是质疑了,也创新了,遇到了困难,就像您的杂交水稻研究经历了很多波折,怎么面对这些困难?



  袁隆平:搞科学研究,困难、失败是常有的,你要怕失败,你就不要去搞研究。第二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要实践,我一直说,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就像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真正打雷我们也要下地。打雷、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才要到田里面去看呢,看秧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真要去看的哩!



  超级稻育种,一步一个脚印



  记者:“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每次出成果时,您面对媒体总是信心满满的样子。



  袁隆平:其实也有特别紧张的时候。



  记者:什么时候?



  袁隆平:2004年,二期超级水稻提前一年验收,在海南的试验田验收。验收时我去了,我是被验收的,是运动员,裁判员是他们海南的,我是很紧张的。



  记者:是什么让您紧张?



  袁隆平:怕没达标啊,平均亩产要达到800公斤才算达标。当时验收了两块有代表性的田。第一块亩产量798.7公斤,哎呀,我心里好尴尬。798.7,这个小数点能够四舍五入,整数不能四舍五入啊。那就是799啊,差一公斤。我说这家伙完了,好的一块田还没达标,差一点的就更没希望了。我心里面像有块石头七上八下的。



  记者:没达标对您意味着什么?



  袁隆平:没达标,我就吹牛皮了啊!我保证达到800公斤的。还好,第二块田八百一十五点几公斤,两个加起来平均算了805公斤。哎呀,我心里这个石头落下来了。



  “禾下乘凉”,我梦过两次



  记者:您说自己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三期超级水稻的攻关,到2010年要实现平均亩产900公斤。这个数字还有潜力吗?



  袁隆平:应该还能往上涨。按照理论产量打个对折,长沙地区一季稻的最高产量应该可以达到1500公斤。



  记者:那您还有600公斤要努力啊!



  袁隆平:对啊。等第三期平均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实现了,第四期目标就是平均亩产1000公斤。那个1000多公斤产量的稻田,气势磅礴啊!我管它叫“瀑布稻”。



  记者:就像您做过的那个著名的美梦——“禾下乘凉”。



  袁隆平:这个梦我做过两次。梦里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上面结的稻谷有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好美啊!



  记者: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袁隆平:我想会的!到本世纪中叶吧,你们年轻人能看到。我现在还有两大心愿,第一个愿望是第三期超级稻研究成功,第二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现在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万公顷,我们想在2010年推广到1500万公顷,这样至少可以增加300万吨粮食,够养活将近1亿人口呢!要是这两个“既定目标”都按时实现了,我正好80岁,如果身体还硬朗,我可能还想攀新高峰。我仍有老骥伏枥的精神!



  图说:如今距离杂交水稻的正式研发成功,已经过去了33个年头,年已76岁的袁隆平继续着杂交水稻研究,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对事业始终充满着热情,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超级稻的培育、推广。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