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我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升空

时间:2006-09-11 04:50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217次
        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自行研制的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于今天15时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介绍,“实践八号”卫星总长5144mm,最大直径2200mm,由返回舱和仪器舱组成,卫星上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和菌种,搭载数量和种类是我国自1987年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按计划,卫星将在太空翱翔15天后返回。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发射,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第48次发射成功。



  相关链接

  航天育种高产优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介绍说,种子在太空飞行时,在空间环境诱变作用下产生变异,人们把有益变异加以选择利用,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这就是航天育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著名农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由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850万亩,增产粮食3.4亿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食用“太空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录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人类食用没有任何危险。

  对航天育种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对“太空食品”的食用安全产生疑虑。刘录祥解释说,植物种子在自然状态也发生基因变异,只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变异频率极低。没有基因自然变异也就没有生物进化,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这种自然变异加以选择和利用,种植出更加丰产和味美的作物。

  长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的刘录祥介绍说,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变异的频率。



  70多种农作物进入太空“孕育”新品种 中国航天育种四年创效五亿元



  名词解释

  航天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介绍说,种子在太空飞行时,在空间环境诱变作用下产生变异,人们把有益变异加以选择利用,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这就是航天育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北京时间9日下午3时整,我国主要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一颗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种子包括粮棉蔬菜花卉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23颗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主要任务为空间诱变育种试验和机理研究。该卫星上装载粮、棉、蔬菜、林果花卉等九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

  卫星还装载多项空间环境探测装置,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环境要素,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此外,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



  种子回收后筛选推广

  今后一段时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对“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跟踪、测控和轨道控制,并按计划实施回收。星载种子回收后,中国农业部将组织农业科研单位进行育种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进行推广和普及,并利用地面模拟试验装置研究各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探索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途径,提高空间技术育种水平。



  航天育种是创新性成果

  据介绍,中国航天育种项目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大项目。航天育种是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国专家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1987年以来,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已先后进行13次7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航天育种关键技术进展显著,已诱变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种质。



  长征火箭第90次飞行

  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0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由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850万亩,增产粮食3.4亿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留轨舱将开展微重力实验

  发射升空的“实践八号”卫星,除完成航天育种主任务外,还将利用留轨舱开展多项微重力实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研究员解京昌介绍说,实验涉及基础物理、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实验设备不回收,数据将通过下传和记录方式获得。

  微重力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领域。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是少数几个能开展这类实验的国家之一,虽然这些实验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一旦取得突破,将对人类生活产生质的影响。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