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协议保护”项目在三江源实施

时间:2006-09-20 21:47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 点击: 179次
        一项为期两年的生物多样性“协议保护”项目从现在起在青海高原三江源地区开始实施。据悉,这一项目是由保护国际协会在中国以“协议保护”形式实施的第一个生态协议保护项目。  

        保护国际协会简称“CI”,是由40多个国家的环保界知名人士组成的民间公益组织,该协会在致力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根据各国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共同特点,提出了“协议保护”的新概念。所谓“协议保护”,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土地附属资源的保护作为一种与经营权类似的权利移交给承诺保护的一方,在资源所有者和保护者之间通过协议的方式将保护作为权利和义务固定下来,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前不久,保护国际协会、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协议。这是保护国际协会在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生态协议保护项目,项目实施期暂定2年,项目资金为30万元人民币。  

        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位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该地区生态恶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据悉,保护国际协会将措池村作为生物多样性协议保护的试点,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项目实施后,措池村群众将按协议规定,以资源所有者的身份,发展生产,恢复生态,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实现保护区内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共赢。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自2005年8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工程进展顺利。  

        三江源地区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对青海和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西部大开发又一标志性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广、任务之重,在全国生态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工程的实施,对于保护整个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工程实施一年来,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相继建成的小城镇、森林草原防火、禁牧搬迁退牧还草工程和能源建设、鼠害防治工程、封山育林、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项目,使项目区初步达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态保护建设的要求,许多牧民住上了新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明显缓解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继续做好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要健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综合管理,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报账制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注重工程管理、技术规程、质量保证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制度建设,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的前期工作,抓好工程建设的进度,扎实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要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认真实施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三江源工程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提高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技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领导团队、技术团队和实施团队。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我们青海人来说,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使命神圣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国务院确定的积极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实现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达到小康生活的三大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三江源地区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高原生物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2005年8月30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生态建设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75亿元,建设年限为7年,项目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项目区总人口22.31万人,该工程共分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支撑等三大类建设项目。涉及黑土滩治理、封山育林等22个子项目,采取退出、保护、保障、治理、转变等各种措施,科学合理安排三江源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效减轻天然草地的生态负荷,使自然生态和牧业生产相对平衡。  

        ●《规划》确定2004-2010年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先期工程,基本遏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完善和巩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来优化项目区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为后期大规模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规划》还提出2010-2020年完成三江源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三江源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