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小玉米的大经济 温州人投入第一笔私人巨资

时间:2006-10-13 20:09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admin 点击: 179次
  在3个多月前,33岁的温州人毛振闯还在贵州开煤矿,37岁的温州人张建高还在上海做着钢铁贸易。两人此前并不相识。5月,毛振闯、张建高经过另一位同乡朱众的介绍来到了松花江南岸,一头扎入了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块建筑工地。那里有他们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投资12亿元,每年将60万吨玉米变成4万吨乙烯。这是中国内地投入生物乙烯领域的第一笔私人投资。  

  2005年年底,一位南京大学的教授偶然跟毛振闯谈起从高粱、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中提取能源和工业原料的浪潮正在全球盛行。毛振闯马上意识到,生物质能源化工将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一番考察后,毛振闯将投资方向锁定在了生物乙烯上。“玉米通过发酵生产出乙醇,而乙醇的分子结构去掉一个水分子就成为了乙烯。”毛振闯说。

  中国的大型乙烯项目多集中在长三角区。从东北产区将玉米运到这些地方生产乙烯,平均每吨要增加900元成本。在中国,同时满足“玉米”和“乙烯”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两个城市:安徽省蚌埠市和吉林省吉林市。在安徽蚌埠,作为国家在2002年指定用玉米等原料制造乙醇汽油的4家试点企业之一,丰原集团年产1.7万吨乙烯和3万吨环氧乙烷的生产线于2004年底就已经建成投产。

  吉林市担任温州商会会长的朱众建议毛振闯将项目直接落在吉林市。21岁就来到吉林市的朱众在当地化工界已滚打了18年,当年他从回收废旧塑料起步,如今已经拥有一家年产值达6000万元的公司大宇化工,主要业务是为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供应钠锌乳化剂。朱众认为发展生物化工,拥有丰富化工人才和水电资源的玉米产地吉林市简直就是不二选地。

  当地政府及时“送技术上门”,让毛振闯最终选择了吉林市。将玉米发酵制成乙醇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从乙醇转化为乙烯这一环节,除了安徽丰原开发出了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自有技术外,国内其他机构大都还处于实验阶段。了解到毛振闯的投资意向后,吉林市化工产业办公室派出专家为其寻找技术方案。不到两个月内,化工办专家不仅与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合作解决了“玉米-乙醇-乙烯-环氧乙烷”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部技术,还为毛振闯做出了项目建议书。仅花了一周时间,毛振闯就从吉林市工商局拿到了“博大玉米生化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玉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吉林市副市长朱天舒说。吉林市地处中国松辽平原“黄金玉米带”,玉米是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这条绵亘吉林省3100万亩土地、年产量高达360多亿斤的玉米种植带,与同处北纬30度到45度之间的美国和乌克兰玉米主产区,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2002年以前,吉林市的领导每年都为积压的玉米头痛。自从2002年国家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吉林市落户后,小小玉米就从农业饲料变身成为工业原料,也成了吉林市从“石油化工城”向“生物能源谷”转变的支点。据《福布斯》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