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中棉所精神”: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

时间:2007-01-13 10:53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 174次
  进入21世纪,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大战硝烟四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一个地处河南安阳县白璧镇大寒村的普通农业科学研究所,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在这场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们不愧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战线的一面旗帜!

  中棉所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一个缩影。论硬件,他们地处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活艰苦,待遇较差。论软件,他们面临着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境。论技术,他们同国外有10多年的差距。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国外公司开出的9000万美元的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转让价格,中棉所的科学家们没有屈服,他们知难而上,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他们把“中棉所精神”作为力量的源泉,克服了重重难关,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并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

  “中棉所精神”是农业、地质、石油、气象、科考等野外科学工作者的真实写照。面对艰苦的野外条件,如果没有“艰苦奋斗”这个最基本的元素,其他一切科学研究都无从谈起。

  要做到“甘于奉献”是需要一番勇气的。中棉所的许多科学家,多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许多人本来都在北京工作,有的在农业部机关,有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部机关。为了祖国的棉花科学事业,他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心甘情愿地来到地处农村的中棉所,他们50年如一日,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人放弃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围绕国家的需要去拼搏奋斗。

  “勤于实践”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们在做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同时,就为“勤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家住农村,生活条件差,但离棉花近了,一出门就能观察到棉花、研究棉花。“勤于实践”正是每个中棉所人必备的科学素质。

  “勇于创新”是“中棉所精神”的灵魂。中棉所的优势在于常规育种,应该说,他们只要搞好常规育种,也无可厚非。中棉所人却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主动进军高新科技领域,“勇于创新”,敢啃硬骨头,敢拼硬仗。

  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林县人民创造的“红旗渠精神”是那个年代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同样在安阳大地上创造的“中棉所精神”,则正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精神财富。

  “中棉所精神”不光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过程,是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棉所精神”包涵着丰富的内容,如何弘扬“中棉所精神”,让它发扬光大,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应该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