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毅教授介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徐林研究员简介 中风(stroke)等脑缺血性疾病,已经和冠心" />
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神经所又一研究成果在《神经元》发表

时间:2005-11-24 14:52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208次

徐天乐教授详细介绍

张光毅

张光毅教授介绍

徐林研究员简介

中风(stroke)等脑缺血性疾病,已经和冠心病、肿瘤等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因此了解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将有助于对缺血性脑损伤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管离体的实验结果提示,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效应在缺血性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在神经组织、心血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而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寻求谷氨酸受体以外的治疗靶分子一直是神经系统新药研发的关键。  

由于细胞缺血缺氧时常伴有组织酸化,而机体可以通过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直接感受体液中pH值的变化,因此ASICs能否作为谷氨酸受体以外的神经保护药物靶点,是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2005年11月2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指导的科研小组及其合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徐林研究员以及徐州医学院张光毅教授一起完成的科研论文。这项由高隽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表明,ASICs不仅可以单独介导缺血性细胞损伤,而且还可以作为谷氨酸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的一部分,被谷氨酸受体激活的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II(CaMKII)所磷酸化。ASIC1a-478和ASIC1a-479位的丝氨酸被磷酸化后,可以进一步放大ASICs的细胞毒效应。这篇论文得到了三位匿名审稿人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项做得很完美的研究,大大拓展了我们对缺血过程中谷氨酸受体和ASICs协同作用的认识”。这一发现揭示了ASICs是介导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分子,为发展新型神经保护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分子基础。

 

全文下载:

Gao, J., Duan, B., Wang, D., Deng, X., Zhang, G., Xu, L., and Xu, T. (2005) Coupling between NMDA Receptor and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Contributes to Ischemic Neuronal Death. Neuron 48: 635-646. [Abstract] [PDF]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