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2005年1月13日Nature中文摘要

时间:2005-12-22 23:06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92次
 

January 13, 2005  参考NATURE CHINA  如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封面故事:Wnt蛋白家族在动物界的演化起源

Wnt蛋白家族是在演化过程中保留程度很高的信号分子,它们控制胚胎形成过程中细胞的命运,并且与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有关。现在,研究表明,Wnt家族在动物界的演化根源之深出乎意料。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见本期封面照片)是刺丝胞动物门(Cnidaria)的一个成员,这个门的动物包括水母和珊瑚,它们的起源在两侧对称动物的演化之前。研究人员过去并未想到低等动物海葵有很复杂的结构,但现在却在这种海葵的胚胎中发现了近乎完整的一套Wnt基因,它们在执行复杂的任务。因此,这一古老的成模式体系可能为被称为“寒武纪爆炸”的身体构造的分化提供了一个跳板。

能制造工具的乌鸦

新卡里多尼亚乌鸦在野外制造很多不同的工具。例如,它们会从嫩枝上摘下树叶,折下侧枝,并将其用作工具来收集食物。新的实验表明,人工养育的幼年新卡里多尼亚乌鸦能在不与成年乌鸦有任何接触、或以前没有接受过人类任何演示的条件下制造和使用工具。这说明,人们在野生成年乌鸦身上所观察到的高水平的技能不是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社会的影响在传播特殊技术和工具形状方面可能是重要的,但在本实验中的年轻乌鸦却非常注意由养育它们的人所做的关于如何使用工具的演示。新卡里多尼亚乌鸦也许可作为一个模型,来研究在它们的工具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遗传特性与个体和社会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也将有助于了解人类文化是怎样出现的。

“雪球地球”假说的证据

“雪球地球”假说是一个有争议的假说,即假设在新原生纪期间,地球至少有两次几乎完全被冰覆盖,冰川延伸到热带地区。大约6.35亿年前,这些冰川中的一个消失了,如此多的冰的迅速融化很可能引起了海平面的大幅度上升。现在,研究发现,这一海平面上升时期所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保留了巨大波浪的证据。这些海床结构只可能在由高速风产生的、时间非常长的表面引力波的作用下才能形成。这说明,冰川消失是与极大的风和波浪条件相关联的。不管当时地球是否是雪球,那肯定是一个气候恶劣的时期。

关于蛋白动态的新发现

蛋白的动态性质对其功能来说非常重要,但其动态经常是与蛋白结构分开考虑的。一种确定结构的新方法将NMR光谱方法与分子动态模拟结合起来,显示出一系列可相互转换的构形,它们构成一个蛋白在细胞中的原始状态。研究人员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类“泛素”,发现传统的结构确定方法严重低估这种原始状态的可变性。尤其是该蛋白的侧链,它们具有高度可变性,甚至在骨干原子动态范围更为有限的憎水核中也是如此。

恒星研究:b-Pictoris

绕恒星b-Pictoris运转的著名碎片盘的多波长图像,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显示了盘物质的分布。该中心盘的不寻常之处是,其一翼比另一翼亮得多。新的图像表明,亮的区域是由一团粒子引起的,这团粒子与该盘中其他地方的粒子大小不同,很可能是由被束缚在该盘中的微行星之间的碰撞形成的,或是由一颗微行星的激变分裂形成的。

宇宙中碳-12核合成反应的速度

1953年,Fred Hoyle预测,在恒星中心的极端条件下,三个阿尔法粒子(氦核)可结合,形成一个激发态的碳-12。现在这种类型的恒星核合成被认为是宇宙中重元素的来源。令人吃惊的是,关于产生碳-12的反应的性质仍然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现在,Fynbo等人对合成碳-12的反应速度进行了更准确的测定,准确度远远超过以前的测定,其方法是间接测定该反应之逆反应的速度。在年轻恒星上的温度下,新的反应速度大致是以前数值的两倍,但在超新星上10亿K的温度下,核合成比以前所想的速度慢得多。

吃恐龙的哺乳动物

生活在恐龙阴影中的哺乳动物通常被设想为东躲西藏,惟恐被巨大的恐龙吃掉或踩死。它们很小,跟今天的鼩鼱或老鼠差不多大,以昆虫为食,夜间出来活动。对当时的哺乳动物的这种认识正在发生变化。5年前发现的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Repenomamus robustus改变了人们的固有印象:它的体形要大得多,跟佛吉尼亚负鼠差不多。现在,Repenomamus属的另一成员已被发现,约是獾或豺的一半大。而且,还发现了一个R. robustus标本,它的胃中还保留着其最后一餐所吃的东西,即小恐龙的骨头。这些肉食性哺乳动物在开始“走出阴影”。

胚胎发育并不很复杂

控制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程序被认为是复杂的。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种复杂性能否量化?Azevedo等人从发育程序与电脑程序之间的相似性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细胞系能够精确认定的动物如蛔虫等的胚胎发育,他们发现,发育过程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复杂。事实上,由于需要将精确数量的细胞放在发育中的胚胎中的特定位置,这些细胞系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演化过程选择了降低的复杂性。

基因组与遗传变异

“一个基因组,一个生物”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经验规则,但对“丛枝菌根真菌”(AMF)来说,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这些真菌是共生在大多数植物根部的,在那里,它们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它们已经存在了4亿年而没有变化,没有有性繁殖。这些真菌单一个体内有高度的遗传变异,但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种假设是,在一个细胞内的变异是由于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该假设将向演化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提出挑战。但一项新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这一基因的遗传变异不能由多倍体或高拷贝数来解释(人们通常是用它们来解释的),这种遗传变异肯定是在细胞核之间分割的。(Letters, p. 160)这一话题还是Brief Communications中一场辩论的主题,该辩论本周将在网上直播(见本期121页的辩论组成员名单)。

利用基因删除方法制备疟疾活疫苗

本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工作表明,从一种活的疟疾寄生虫获得的一种疫苗能够在一种啮齿动物疟疾模型中防止感染。这一成果使得大规模生产一种有效疟疾疫苗的前景更近了一步。当一只被感染的疟蚊咬一个人时,疟原虫可进入血液。用在成功的活疫苗中的疟原虫是经过基因改造的,除掉了uis 3基因,该基因是疟原虫在肝脏中进入其生命周期的下一阶段所需要的。注射了这些弱化的寄生虫的小鼠对正常的感染性疟原虫有了免疫力。采用这一基因删除方法来制备人类疫苗将需要满足很高的安全标准,所以离我们仍有一段距离,但能证明这样做行得通也是一个重要进展。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