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留英学者王执礼的家情国情赤子情

时间:2006-01-11 16:32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571次
  “异国求学风雨路,十年一剑斩糖魔,哪任浮名遮望眼,碧血忠魂系家国。”这是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王执礼的诗,也是他人生历程和精神理想的写照。王执礼今年54岁,这个笃诚谦和、朴实平易的读书人,这个伴随着共和国风雨成长的燕赵赤子,在糖尿病的学术征途上,披荆斩棘,勤苦求索,以自己的突出学术成就,让国际同行们深为折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碧血丹心,情系家国,献身于糖尿病防治事业的伟大历史工程建设,并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矗立一座事业的丰碑。



  少年艰辛树立献身科学理想



  王执礼出生于天津的一个高级科技工作者家庭。他自小聪颖好学,爱动脑筋,并乐于动手实践。稍长,他对自然科学和历史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当他了解到百年近代中国史,由于科学落后,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侵略,他的心非常地沉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着他,要立志成才,报效国家人民。他特别崇拜牛顿、瓦特、爱因斯坦这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此,献身人类科学事业的理想种子,在幼小的王执礼心中,生根发芽。



  和他那代许多人一样,王执礼经历了人生的动荡之秋。16岁那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到河北省青县队下乡,开始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人生第一站。



  “当事业选择自己的时候,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环境艰苦、物质缺乏,王执礼毫无抱怨,他不仅成为当时“学毛著积极分子”,也是队里劳动能手。一次,王执礼因劳累得了关节炎,是解放军下乡军医用针灸治好了他的病。他想,农村缺医少药,针灸简便易行,效果又好,何不学习这种技术为农民服务呢?说干就干,王执礼买来针灸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几个月下来,他掌握针灸的基本技术。农民杨大爷得了脉管炎病,王执礼试着用针灸给他治病。说来真奇,通过王执礼两个月的治疗,刘大爷能下地走路,并能参加生产劳动。一传十,十传百,王执礼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



  插队期间培养了王执礼对劳动人民那种至真至纯、血浓于水的情感。艰苦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王执礼白天要和别人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夜晚回来还要读书学习,走乡串户给乡亲们治病。有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王执礼穿着单薄的衣服,步行十几里路,到一个老乡家出诊,当推开老乡家的门,已变成了雪人。把老乡一家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的是第一步。”下乡插队的人生第一站,对王执礼影响是重大的。



  异国留学风雨过后见彩虹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以其并发症多、难治愈等特点,被称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征服糖尿病,是世界医学领域重大的课题之一。



  1984年,在参加全国研究生报考时,王执礼就把攻克糖尿病当作自己的事业目标。“不干则已,要干就争第一。”在选择课题方向上,他把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对胰岛a细胞B细胞功能影响当作自己的主攻方向,这在当时要冒很大的风险。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当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移植对胰岛a细胞和B细胞功能的影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遵循,搞不好就会白费功夫。王执礼以其特有的韧性和勤奋,投入这个研究之中。“苦心人,天不负”,王执礼的论文一次得以通过。毕业不久后,他被天津卫生局以答辩方式,破格升为副主任医师。



  1988年,王执礼在“亚太地区糖尿病国际学术会议”上,并发表3篇论文。他的论文,以对糖尿病学的深刻认识及严谨的论证手段,受到了国际糖尿病权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布卢姆教授的关注。1990年,受布卢姆教授的邀请,王执礼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布卢姆实验室工作。后又获得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奖学金,开始了攻读医学哲学博士的征途。



  踏上英伦三岛的土地,王执礼突然感到巨大的反差。异国的求学之路,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生存的艰辛姑且不论,事业困难更是考验他的意志。这是他克服太多的人生课题。为了尽快熟悉实验室设备,王执礼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他特有的勤奋传到布卢姆那里,布卢姆决定验证一下。深夜12点,布卢姆给实验室打电话,接电话是王执礼。1点钟,他给实验室打电话,接电话还是王执礼。2点钟,王执礼还在实验室里……布卢姆——这个外表严肃一向很少动情的医学大师,被王执礼的刻苦而坚韧感动了。他决定把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交给王执礼独立完成。



  布卢姆交给王执礼第一项科研课题是研究胰岛细胞的旁灌注系统,这个课题要求很高,要求测出体外每个胰岛,每分钟激素量和调节肽的分泌量。这个课题日本人曾搞了二年无功而返,布卢姆实验室另一位研究人员干了四年也因难度太大最后放弃。布卢姆决定拿这个难题,试一试这个以勤奋而聪明著称的中国医生。王执礼毅然接受这个可能让很多同行认为会“白白浪费时间”的工作。



  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条件下,王执礼又发挥了他爱琢磨的优势,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研制成功被布卢姆和几位美国教授和专家评价为“是世界最好的旁灌注系统之一”。两个月后,王执礼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公认的、经典的胰岛细胞培养液的配方和操作程序、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大幅度改进,并发明了新的计算机控制的操作模式和方法,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能对离体的胰岛细胞旁灌注4小时和还能证明这些被灌注的胰岛细胞处于生理状态,未受到离体旁灌注造成的损伤,所以能对各种新发明的调节多肽和激素以及生物药物作出非常敏感的、准确的研究。



  当代医学对糖尿病治疗常规办法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采用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或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等一系列化学药物,这些办法虽可收一时之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王执礼发明两项科研成果,使人类在糖尿病的学术高峰上,又向上攀越了一步。



  王执礼首先发现了人体内源性胰高糖多素肽—1(GLP-1),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这意味着人类在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方法之外,找到了一种通过人体内部调节机制控制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Cl),不仅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并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糖尿病研究的重大突破。目前,王执礼的此项科研成果已在欧洲一些国家进行临床试验。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