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宣王二人组”:十载蛰伏,一朝亮剑

时间:2006-02-16 09:27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391次
        在研究员王逸平办公室的书柜里,记者发现了一张合影照片。“哦,那是很早以前和学生的合影。”看我半天也没找到他,王逸平指着一个身着红衣、脸部微胖的男子,笑道:“那就是我。”  

  与眼前瘦削、略显憔悴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这似乎也印证了实验室的一句戏言:做药就是“免费减肥”。因为每次实验,大家都面临着身心的双重煎熬,体重会明显减轻。  

  “新药研究项目中,10个能成1个就不错了。”王逸平和他的同事宣利江很幸运,他们率领的团队,成为了成功的那“1个”。  

  2005年5月,他们合作研制的“丹参多酚酸盐”拿到了颇具“含金量”的新药证书,其相关技术已获得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的授权,成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  

  “别看他们年纪轻轻,却是我们实验室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项目组之一。”副主任胡国渊向记者“隆重推出”他的得力部下。  

  王逸平,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记者提出让他讲讲个人的故事时,王逸平显得有些局促。不过一谈起丹参研究和整个研究团队,则来了精神,滔滔不绝。  

  丹参,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目前生产的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品种繁多,仅注射剂年使用量就达20亿支以上。然而,由于这些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控制指标难以规范,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时常出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丹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1992年,宣利江和王逸平结成“战略联盟”,瞄准这一课题,组建“丹参项目研究组”,并分别担任化学课题组和药理课题组的组长,开展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基础研究。  

  做药的艰辛可想而知,“说句实话,当时心里完全没底。”不过,性格相投的王逸平和宣利江每次见面,还是互相给“战友”打气:“没问题,一定能做成!”  

  然而,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研究丹参乙酸镁对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机制中,碰到了最大的“拦路虎”———难以获得能稳定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的单个心肌细胞,项目组潜下心来,对每个条件和环节进行摸索,硬是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建立起符合实验条件和要求的细胞分离方法;当药物研究进入质量控制方法学的考察阶段时,由于外部原因致使实验数据重复性差,大家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变化流动相配比,单解决这个问题就用了半个多月;第一次放量生产时,有效成分含量只有50%%左右,离小试80%%以上的含量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实验人员联系工厂、深入车间,从原料控制、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各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实验方法……  

  早期,实验室还面临着经费短缺,设备陈旧等现实问题。白天别的研究组做实验,“丹参组”只好“见缝插针”,利用晚上时间借仪器检测数据。每次完成工作,不是深更半夜就是微曦初露,实验室大门早已紧锁,负责做质量分析的宣利江每晚只好翻门回家。  

  中试实验中,大家的体能又经受了极大的考验。酷暑盛夏,车间像一个大蒸笼,实验人员在“享受桑拿”的同时,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寒冬腊月,车间又变成了一个大冰窖,一天下来,人人冻成冰棍……就这样,经过13个春夏秋冬,2005年,研究组终于获得了新药证书。在丹参的药用史上,他们第一次阐明了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中最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证实了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发挥其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3年蛰伏,“宣王二人组”终于亮剑!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