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从“黄禹锡事件”谈科学价值观(2)

时间:2006-02-21 09:18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bioguider 点击: 539次


  (来源:《东方早报》)



  ■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实事求是,正是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也是科学家的理想诉求。“黄禹锡事件”表明:无论是科学探索还是学术研究,都是容不得任何投机心理和虚假成分的。“黄禹锡事件”发生在韩国,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学术界都是有现实警示意义的。在中国,我们是不是也有大大小小的黄禹锡事件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差别无非是我们的当事人没有黄禹锡这么高的国际影响罢了。问题还在于,在韩国,一经查实,黄禹锡即无条件地辞职、道歉,但是我们这里能全部做到吗?

  (来源:《新京报》)



  ■《纽约时报》最近发表文章指出,黄禹锡事件给那些急于冲向生命科学前沿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训是:不要试图像大量生产汽车或计算机芯片一样克隆人类细胞。这一事件让韩国政府终于明白:生物技术不是施展其产业化政治野心的舞台;通过在电子或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技术,韩国走到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但生物技术与它们不一样,生物技术是一个充满争议与批评的前沿学科。

  (来源:《科学时报》)



  ■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造假事件,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普遍反映,这一事件不仅对黄禹锡自身和研究小组造成了很大伤害,甚至对整个科学界的声誉以及公众对干细胞研究的信任程度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科学造假”风波说明,科学的确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社会的普遍标准,更是科学家的道德底线。对科学家来说,对虚名浮利的免疫性,应该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另一个值得汲取的教训是,对科技成果的发表要更严谨一些,要有更严格的评估程序,要让科研成果经受一定的时间考验。据说诺贝尔各种科学奖往往颁给一些很“老”的科研成果,可能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