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古生物学家齐聚南京

时间:2009-10-15 00:00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 点击: 20次
  庞大的恐龙是如何展翅飞翔为鸟的,体长2毫米的动物祖先“小春虫”是如何衍化的……通过对古代生物孜孜不倦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回答生命从何而来、因何衍变的宏大命题。昨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举行了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古生物学家会聚一堂,向公众披露了近年来古生物界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进展。



  热河生物群拥有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表示,经历80年漫长历程,中国已成为世界地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重要一极,在很多方面走在最前列。近年来引发国际关注的热河生物群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骨架―――张和兽、热河兽;“地球上第一枝花”辽宁古果的发现;世界上第一批被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世界上迄今已知骨骼保存得最为完整、精美的早期蛙类化石;最早最庞大的鸟类化石群―――孔子鸟等以及四只翅膀的恐龙化石……



  化石证明鸟由“带毛恐龙”而来



  吉林大学教授、古生物学家孙革介绍,随着研究的进展,现在的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已是学术界趋向一致的观点。最近,一件1.6亿年前的带毛恐龙化石的发现,比人们熟知的中华龙鸟要早了2000万  3000万年,比始祖鸟要早1000万年,这弥补了从恐龙进化到鸟类的重要一环。这一由沈阳师大和中科院专家合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日的《自然》杂志上。



  据介绍,这次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化石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周忠和解释,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曾经过“四翼阶段”的假说。也就是说,在进化中,鸟类曾有过一个四个翅膀的阶段。这次发现的近鸟龙的后腿上也长有羽毛。周忠和说,这一研究成果还揭开了另一个谜团。鸟类的飞翔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学术界有着地栖(从地上起飞)和树栖(从树上起飞)两种观点,从近鸟龙毛茸茸的后腿来看,它不适合在地上奔跑,应该是从树上开始学习飞翔的。



  动物祖先是长约两毫米的小虫



  几乎所有的现生生物在寒武纪开始后都能在云南澄江的地下找到它们的“祖先”。古生物学家告诉记者,位于云南的距今5.3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澄江动物群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现在已发现并描述的化石有120多种,分属十多个动物门类。这一研究在国际上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但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关注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争论。



  专家解释道,对比之下,前寒武纪地层中动物化石极其贫乏,更加让人们疑惑的是,在迄今发现的以埃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的各种前寒武纪末期的化石中还没发现已知动物门的直接祖先。寒武纪生物的大爆发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在美国这甚至成为神创论者攻击进化论的一个证据,认为是上帝之力让如此众多的生物瞬间爆发。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陈均远研究员说,“这些生物也一定有它们的祖先。”陈均远和同事在贵州省瓮安县发现了一种具有两侧对称结构,单个长约2毫米的神奇生物,它被命名为“小春虫”,被专家认为是动物的祖先。“小春虫”的出现时间,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要早5000多万年,它以复杂的身体结构表明:已有动物在寒武纪之前就已发育成熟。这一重大发现成了照进寒武纪大爆发之谜的一道曙光。



  寒武纪大爆发的研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不一样的进化历程,陈均远解释道,以往我们认为生物是自下而上的进化,生物种类由少变多,整个进程就像一个锥形一样。而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种进化确实自上而下的爆发式的,生物进化到5.3亿年左右的时候一下子就“纲举目张”了,因为澄江动物群的研究表明,一下子出现了十多个动物门类,如今大多数生物的对应门类在当时齐刷刷地一起出现了。这一曾被认为是挑战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其成果修正和完善了进化论。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5亿岁的生物隐含神秘“遗传密码”



  陈均远研究员在南大开设一门“生物进化论”的课程,他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最新在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和思考。一些困扰现代人类的疾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找到它们的“病因”。比如糖尿病往往被称为富贵病,但陈均远研究员则给出另一种解释,其实在鱼类的身体内,也可以发现过量的糖分,但它们的“糖尿病”不会危及健康。这种糖过剩的问题其实伴随着生物的进化。陈均远解释道,由于人类的进化,大脑越来越发达,需要越来越多的糖分供给,而负责糖分代谢的胰腺的功能则逼近极限。随着人类的进化,胰腺不堪重负,糖尿病也就产生了。看来糖尿病不是富贵病,而是“进化惹的祸”。



  在举世闻名的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中,其中,一些历经数亿年模样没有什么变化的生物,格外引起了陈均远研究员的关注。他说,比如海豆芽、栉水母等生物,它们现在的模样和5亿多年前差不多。“为什么这些生物不太变化,这么保守”,陈均远研究员说,希望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揭开它们的奇异之处,分析它们的遗传密码。这些长寿生物的基因比较没有,破解了它们的谜团,对于人类的疾病和寿命的研究将大有裨益。陈均远开玩笑说,比如,人类在进化,但是又不想变得太多,不想脑袋变得越来越大,就可以研究他们的秘诀。



  东方网10月15日消息:在很多人看来,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化石,而它的“能力”大多局限于对过去事件的“追述”。但是,在昨天古生物学会80周年庆典上,来自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教授却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古生物学不仅“记载历史”,还能“研究未来”。此外,会议还对此前“关注度”极高的“带毛恐龙”进行详解。

  陈均远最让人关注的研究,就算他的“澄江动物群”了。他告诉记者,几乎现在大多数的生物,都能在这个生物群里找到自己的“祖先”。其中,一些历经数亿年模样没有什么变化的生物,格外引起了他的关注。比如海豆芽、栉水母等生物。“为什么这些生物存活的时间可以这么长?”陈均远说,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揭开他们的奇异之处,分析他们的遗传密码。这些“长寿生物”的基因充满了各种谜团,解开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的的疾病和寿命的研究将大有裨益。陈研究员开玩笑说,比如,人类虽然在进化,但是又不想变得太多,就可以研究它们。

  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比始祖鸟更古老的长着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填补恐龙与始祖鸟之间的进化空白。在昨天的会议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忠和博士也披露了这项古生物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周忠和介绍说,这种生物被命名为“赫氏近鸟龙”,距今约1亿6千万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化石标本上可依稀看出的四个翅膀。标本全身羽毛分布广泛,连脚上都有羽毛。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较之以往在“热河生物群”中最早的“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时代要早约2000-3000万年。

  因为化石上可看出四个翅膀,所以本次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曾经过“四翼阶段”的假说。也就是说,在进化中,鸟类曾经有过一个四个翅膀的阶段。

  这次发现的近鸟龙的后腿上也长有羽毛,周忠和研究员说,这也揭开了另一个谜团,也就是鸟类的飞翔究竟是从哪里开始。此前,学术界有着地起(从地上起飞)和树起(从树上起飞)两种观点,从近鸟龙毛茸茸的后腿来看,它不适合在地上奔跑,应该是从树上开始学习飞翔的。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