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李波: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时间:2010-10-08 02:08来源: 作者: 点击: 55次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人科学家高锟、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生于上海,美籍华人。

又一位美籍华人获得了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诺贝尔奖!这一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再一次勾起人们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和遐想。长期滋长于国人心园里的诺贝尔奖情节,又一次颤抖着伸展触角,缠绕满每一个年轻人激进的爱国热情和每一个中国科学家的世纪梦想。

多年来,诺贝尔奖仿佛成了中国本土科学家无法逾越的成就鸿沟。该奖项也因此具备了某种神秘色彩和悲情意味。

杨振宁以美国籍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被看做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华夏子孙的智慧和能力足以登堂入室,获得世界科学界顶级无尚的荣光。实际上从上个实际20年代至今的80多年里,中国人一直在与诺贝尔奖“赛跑”。

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先生提到诺贝尔奖,说“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在先生看来“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先生婉拒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尖锐的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水平的差距,诺贝尔奖不能因为“黄皮肤”的中国人口多,就降格给中国人评奖。强调中国文学要努力,以求赶上世界顶级水平,赶上诺贝尔奖的要求。

先生说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很大距离,那么历经80余年的发展与追寻,中国离诺贝尔奖的距离还有多远?

公众非常熟悉的李敖,2000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此君著作颇丰,文学成就不小,而且还涉足政治,敢于抨击岛内政要,确实不是一般人。“诺贝尔文学奖已有100年的历史,至今没有发给一个中国人,是他们的失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没有一个人得到这个奖,也是极大的遗憾。”在李敖看来,中国作家中不乏可以获奖的人。“老舍就有这个资格”!

李敖的论断恰与鲁迅先生相悖。他认为中国文人不仅有资格拿诺贝尔奖,而且早在上个世纪就有资格了。言下之意是“我李敖也有资格拿”。换言之,中国已经赶上诺贝尔奖的脚步了!而实际上,我们还有距离!

纵观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们或者在自然科学上取得足以改造世界的发明成就,或者拥有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煌煌巨著,亦或者确实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这些无疑都是人类最伟大智慧的产物。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学者的努力和成就;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科研与创作水平同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看到中国学者与世界最杰出学者的成就落差。

近年来,对诺贝尔奖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有学者指出诺贝尔奖奖项太少,致使许多优秀科学家因“僧多粥少”而无缘大奖;有学者批评诺贝尔奖评选倾向欧美忽视中国,甚者认为其评奖有失公平;还有学者干脆呼吁别把诺贝尔奖看得太重,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

笔者以为,这些说法各有道理,但都有失客观。“僧多粥少”正是对杰出学者的更精细要求;“无意义”论,不免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至于说诺贝尔奖不公平,那更是不符合事实。一则亚洲已有数人获奖;二则当年李登辉试图以重金“买”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机关算尽却终难得逞,佐证了该奖项的公正。

实际上,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主观因素,终归不可取。美籍华人杨振宁、高锟的获奖,给我们两点提示:其一,中国人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潜质和智商;其二,中国本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还有差距。

前者提醒我们,中国本土科学家要有勇夺诺贝尔奖的信心和勇气,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科学、专注学术。既不妄自菲薄亦不盲目乐观;后者启示我们,中国要不断缩短现有的差距,争取赶上世界顶尖水平,跨越诺贝尔奖的鸿沟,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科技强国。关键是,要不断加大自然科学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社会科学的公众认可度。不断优化中国的研发机制和人才环境,让最杰出的科学家能够留在中国本土安心钻研,让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及相关配套软硬件足以满足科学家的研发需要。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