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新闻1+1]我们应该追求诺贝尔奖

时间:2010-10-08 02:11来源: 作者: 点击: 46次

 

 

      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把窗户纸捅破,我们在乎诺贝尔奖,我们也应该在乎,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好像我们没有实现的梦很少了,奥运会不要说了,连中国足球都进过世界杯,但是居然我们没得过诺贝尔奖。

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华裔诺奖得主跟中国有关系么?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籍华人钱永健榜上有名,受到国内媒体追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标题却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钱永健作为钱学森堂侄的身份以及华裔的血统。事实上,钱永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钱学森于1955年回到中国时,在美国出生的钱永健才是3岁的孩子,纽约出生,新泽西长大,略懂中文的钱永健几乎从不说中文,所有科研经历也都在西方教育科学体系中完成。截止目前,共有七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们都是早已加入外国籍的外国人。他们所获的诺贝尔奖与中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当初美国的网球选手张德培,成绩打得很好的时候,中国人关注他就要比关注外国选手多得多。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所有我们跟人家去“套近乎”、“攀亲戚”的时候,都是在我们自己不太强的环节,比如夺取诺贝尔奖。

    我们在乎诺贝尔奖吗?

    在集体关注华裔诺奖得主的背后有一种情结在里面,虽然我们嘴上说不在乎诺贝尔奖,但不在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把窗户纸捅破,我们在乎诺贝尔奖,我们也应该在乎,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好像我们没有实现的梦很少了,奥运会不要说了,连中国足球都进过世界杯,但是居然我们没得过诺贝尔奖。

    从诺贝尔奖基础科学奖项的角度来说,确有七位华裔科学家问鼎此项殊荣,从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本身来说,他们受教育都是在外国,像杨振宁、李远哲、丁肇中都有浓郁的美国烙印,跟中国没有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却在提示我们,华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证明我们的思维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个时候越“套近乎”,越该思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有我们自己的货真价实的中国人的诺贝尔基础科学奖的获得者。

    获诺奖是中国教育科研改制的试纸

    2006年,钱学森谈到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而温总理也曾表示对当前无法培养出大师的焦虑。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让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或兴趣,导致学生培养出现创新性的缺失。在科研体制上现在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日本已有8人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科研制度值得我们学习。中国要想出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必须培育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一个学术环境。

    中国正处一个转轨的时代,也许获得诺贝尔奖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现在还正在艰难的爬涉之中。能不能获诺贝尔奖,可以当做检验中国教育科技改制和时代变革的一个试纸或者一个标志。

    中国人如何问鼎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说:“科学本来就应该是滋养个性、提供快乐的。”科学研究应当允许失败,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允许探索的人似乎显得没全面发展。每年公布诺贝尔基础科学获奖者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而平常我们的眼睛却盯在科学环境下的论资排辈上,盯在学术论文的指标完成上。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仰望星空。在科学领域里面仰望星空正是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基础:对基础科学的向往执着,对科学的无尽探索,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一棒又一棒向前奔跑,正如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个科学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如果没有一种人类更远大的仰望星空的情怀是很难做到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