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以生物技术改善人类健康(2)

时间:2006-03-26 10:44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39次




          轮状病毒肠炎是最常见的腹泻病原,全世界每年44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亚洲轮状病毒监视网显示,住院的腹泻患者中45%为轮状病毒感染。现有的卫生标准和手段不能成功地控制轮状病毒传播,轮状病毒疫苗能带来新的希望。



          迁延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腹泻后迁延不愈,3%~25%的急性腹泻迁延至14天以上。不同地区迁延性腹泻病因不同。一些地区,HIV感染致使腹泻迁延不愈,可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肠道病原感染。大多发展中国家的迁延性腹泻出现在非HIV感染者,原有营养不良是这些儿童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些病原特征性地导致迁延性腹泻,如隐孢子虫、EAEC、EPEC和弯曲菌。3%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可持续20天以上。偶见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迁延性腹泻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迁延性腹泻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感染后肠黏膜修复不良继发双糖酶缺乏和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锌和VitA缺乏。预防迁延性腹泻需要对易于腹泻的儿童进行饮食治疗和相应的营养素特异性检测。治疗主要是给予高营养,补充锌、低聚糖非常有用。



          相对于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并不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后,慢性腹泻的病因随年龄不同而不同,生后2周内主要为原发性小肠上皮结构异常疾病和先天性肠上皮转运障碍疾病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等。6个月以下主要由无β脂蛋白血症、牛奶蛋白不耐受、自身免疫性肠病所致,6个月以上则考虑乳糜泻、溃疡性结肠炎、胰腺外分泌不足、果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肠易激综合征也从此年龄阶段开始,大龄儿童还需考虑热带口炎性腹泻、原发性免疫缺陷、Crohn病、晚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可能。随着内镜的应用,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得到了加强。强调慢性腹泻肠内营养治疗,往往需要特殊饮食。



          本次会议其他内容还包括食物过敏、食品安全、肠道免疫以及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大会中有一些卫星会议,如法国益普生(IPSEN)集团卫星会议专题讨论了“肠黏膜保护物质对腹泻病的作用”。感染性腹泻的损害可延续到急性病程后,急性肠炎后持续性腹泻性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炎性肠病(IBD)是目前的热门话题。有证据表明,肠道屏障通透性增加,食物和细菌抗原易位,抗原过度刺激参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鉴于此,需考虑肠黏膜保护因子的潜在作用。思密达®是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黏膜保护剂,为天然的双八面体蒙脱石制剂,与消化道黏液结合,吸附病毒、病菌及其毒素,螯合胆盐,增强肠黏液的质量。临床随机试验显示,思密达®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便次,并具很好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