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赵进东:回国不需要理由

时间:2006-04-15 10:20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57次
     赵进东: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1990年获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1998年在蓝藻分化和发育与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曾先后获得美国李氏奖金、青年科学家安泰等奖项,199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第二届杰出青年基金。  

     赵进东最近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是3年前,其时他是北大的老师,只是受聘为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专家,结果却被记者写成农业部官员,由教师而成官员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2005年是赵进东回国后忙得最有成效的一年。赵进东和他的研究小组克隆了一个蓝藻的钙结合蛋白基因(称为CcbP),并证明钙离子对蓝藻异型胞分化有关键性调节作用。4月,该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美国科学学院学报》;7月10—17日,第16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大学举行,赵进东担任本届竞赛委员会主任、专家组组长。奥赛委主席莫拉瑞斯说:“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比赛!”;《蓝藻细胞分化和格式形成机理研究》也12月结题了。  

  作为较早的一批“海归”成员,赵进东在国外生活10年,生活相当富裕、安稳,难怪他总要被人无数次地问道:为什么回国,回国的想法和目标是什么。“我是中国人,呆在国外才需要理由,回来是不需要理由的!”  

  赵进东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件事:1994年曾获美国技术专利一项。当我就此向他求证时,他边摇摆双手边说:“真的没什么。”而且连说了三四遍,赵进东说,虽然他自己那项专利意义也很大,但专利早就给了公司。他“拜托”我能替他澄清,并就此打住关于专利事情的报道。  

  貌似一样的实验室、一样的瓶瓶罐罐、一样的气味,还有福尔马林溶液,就是赵进东开始对生物学的基本认识。1976年,赵进东结束了两年多的知青生活,顶替父亲工作回到重庆,虽然只是个实验员,但给别人演示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标本,他还是很得意。所以,1977年参加高考,赵进东毅然在专业栏里填了生物。  

  两年短暂的知青生活,给了赵进东难得的人生体验,也同时给予了他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一个人呆在生产队,唯一可以做伴的是隔壁仓库里的老鼠、蟑螂和蛇,“那段日子苦闷到令人窒息的地步”。生活让17岁的赵进东过早地体会到一种深入骨髓的令人难熬的孤独。从此,赵进东认为自己成熟多了。他说,很难有什么挫折能和17岁时候精神上的苦闷相比。  

  回忆刚回国的情形,赵进东只说“很难”。1994年,生命科学在我国基本上还是新兴学科,赵进东的工作几乎是从头开始。1995年,赵进东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这笔“可观”的经费帮助赵进东渡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此后,赵进东一直研究钙离子在蓝藻异型胞分化中的作用,SCI刊物先后收录其发表的论文50余篇,最新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发表在《美国科学学院学报》上。赵进东说,如今的学者们已经很“会”搞科研,不像从前一样,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而是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陆续有一些自主创新的成果搞出来,该领域中国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出身书香门第的赵进东与生俱来有一种心忧天下、古道热肠、仗义执言的学者气质,虽已年届五旬,仍一身休闲装扮,留个小平头。刚落座他就问我,怎么找到他的?写什么呢?有什么好写的呢?没有客套,没有虚言,直奔主题,让我有点“水土不服”,因为很少遇到这样率性的被采访对象。关于教育、关于人才培养、关于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赵进东都有很多话可以说:“时间不够,我们还可以电话沟通。”但对于只想安安静静做课题搞研究的赵进东来说,也许每次采访都不会是一次太愉快的经历,我们能做的只是,当他有所表达时做最真实的记录,也算是对他搞科研的一种最有力支持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