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军医科学院女科学家:科研高峰上的绚丽彩虹

时间:2011-10-23 00:00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有这样一个群体,完美地融合了智慧与美丽、理性与柔情,取得了众多瞩目的科研成就。她们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女科学家们。



  2011年8月9日,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逝世。她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学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国务院评选为“侨届十杰”,当选“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先进模范人物”。1950年,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的黄翠芬,冲破移民局阻挠毅然回国。随后,她主持研制了气性坏疽四联战伤类毒素和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细菌性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同时,着手组建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研究室和第一个生物高技术研究机构,培养出包括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批生物技术领域尖端人才。



  2008年6月,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一连几天,一位女大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震后卫生防疫知识。她叫陈薇,我国生物反恐疫苗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媒体称为“第一位敢说可以阻止SARS的人”。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在40多天时间里,带领课题组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取得关键实验数据,率先研制了预防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喷鼻剂,为阻击非典作出巨大贡献。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的北湾三角地虽风景秀丽,却是边防官兵的梦魇。在巡逻潜伏区域,蚊虫密度之高极为罕见。官兵们被蚊虫叮咬,有的红肿、溃烂。2005年,这里来了一位女博士赵彤言。大家并不知道这位专往蚊虫密集处跑的女科学家已与蚊虫打了20年交道。一年后,一种新型防蚊服出现,一举解决了困扰官兵40年的蚊虫之患。



  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一位到国际组织工作的科学家,李桦当过知青,入伍后先到药房再到炊事班,还当过文化教员。这样的经历成就了李桦勇于迎接挑战的坚毅性格。1997年,经过重重选拔和严格培训,李桦赴荷兰担任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视察员,并在两年后晋升为视察队队长,先后带队执行了美国、前南斯拉夫、伊朗、伊拉克等化武设施核查任务近百次,赢得了队员的钦佩和联合国特使的赞许。



  2007年6月6日,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年轻的女科学家杨晓高票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杨晓是我国基因敲除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年,杨晓到美国学习基因剔除技术,短短一年半时间里成功研制出9种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小鼠。回国后,她很快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打靶技术平台,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专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荣誉接踵而至,杨晓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等称号。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这样优秀的女性还能列举出很多,如连续4届当选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倍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张纪岩,入选总后勤部“三星人才”的黎燕、高月、彭瑞云、李爱玲、李慧艳、岳文等。就是这样一群美丽而杰出的女性,并肩站立在医学科技前沿,为军事医学科研点染了绚烂光华。



在金秋的收获季节,记者走近了这样一群女性:厌恶战争,却执拗地“把脉”战争;热爱科学,就无悔地献身科研;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她们挺身而出;当科研陷入僵局时,她们锲而不舍,四两拨千斤。



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风采各异的女科学家们对话,让人不禁觉得“科学研究的高端领域,女性缺位”这种说法在这里有点不适用。



1951年1月27日,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并公然挥舞着核大棒对新中国进行讹诈。对这一形势,周恩来总理英明建议,毛主席果断决策,指示迅速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上下求索,60年披荆斩棘。60年也成长起一代代女科学家。





两位女院士,勇闯生物技术尖端领域





2011年8月13日上午,中国生物工程奠基人之一——黄翠芬院士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千余人胸戴白花、默然肃立,为这位遗照中挂着恬淡笑容、走过91载不凡岁月的老人送行。



作为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学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国务院评选为“侨届十杰”、“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先进模范人物”黄翠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院史光荣册上。



2011年8月9日,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的科学家溘然长逝,熟悉和了解她的人无不怅然。



1950年,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黄翠芬,冲破移民局阻挠,冒着生命危险,出高价搭货轮,在海上颠簸56天返回祖国。“解放祖国我们没有流血、建设祖国我们要多流汗。”从那刻起,黄翠芬把自己的科研工作与军事战争和国家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从抗美援朝战争卫勤总结中看到,气性坏疽是造成伤员截肢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便主持研制了气性坏疽四联战伤类毒素;在南方战场卫勤总结中,她看到前线部队在野外腹泻发病率较高,造成非战斗减员,就决定研制针对细菌性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疫苗。



基于对国防生物科技发展的深谋远虑,她着手组建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研究室和第一个生物高技术研究机构,培养出包括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批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尖端人才。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这片沃土上,曾经培养出我军历史上迄今为止的一对夫妻院士——周廷冲、黄翠芬,而另一位女院士沈倍奋是我国的著名分子免疫学家。



受医生父亲影响,沈倍奋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5年又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学业未完,适逢“文革”。即使在那样的年代里,相信“三分命运、七分拼搏”的沈倍奋一直坚持读书。之前学俄语的她在“文革”期间打下坚实的英文功底。



1980年,她获得奖学金前往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完成博士后学业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回国后,为了得到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几乎跑遍了北京的试剂商店、仪器公司、玻璃厂……最后,在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经费资助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发展成如今的全军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在她的“赶紧”工作规则下,她和同事们在国内最早开展加成指数测定法分析单克隆抗体所抗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有关技术在全国推广;最早做出白血病免疫分型试剂,使白血病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填补了国内特异性诊断方法的空白……





防疫女科学家,勇铸国之盾士之鼎





60年的春秋轮回,一代代女科学家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摇篮里成长为国之盾、战之卫、军之护、民之助、士之鼎。



2008年6月,汶川地震灾区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一连几天,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10多次播出专题节目,人们总能看见其中一位身着戎装的女大校用通俗语言讲解震后卫生防疫知识。她专业、果断、干练,给电视机前焦虑的人们带来安慰。她叫陈薇,我国生物反恐疫苗研究的首席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被媒体报道为“第一位敢说可以阻止SARS的人”。



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在40多天时间里,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取得关键实验数据,率先研制了预防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喷鼻剂,为狙击“非典”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三河交汇处的一片三角地有个诗意的名字——北湾。此地为边防官兵巡逻潜伏区域,蚊虫密度之高极为罕见:一只解放鞋上停落200只,一个巴掌可以拍死50只。官兵们被蚊虫叮咬,新伤叠着旧伤,有的红肿甚至溃烂。2005年,这里来了一位女博士赵彤言,一幅眼镜架在小巧的鼻子上。



大家并不知道这位专往蚊虫密集处跑的女科学家已经与蚊虫打了20年交道。为了考察蚊种及其各自生活习性,她以身为饵,引蚊上身,脚踝肿得弯不了,眼睛肿得睁不开。一年后,一种新型防蚊服一举解决困扰官兵40年的蚊虫之患。



2007年6月6日,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鲜花如潮,热烈掌声中,一位年轻女科学家高票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这位风华正茂的女科学家是我国基因敲除研究的领军人物——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晓,她曾经于2006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1996年,杨晓到美国学习基因剔除技术,凭着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2小时的拼命劲头,短短一年半时间里,成功研制9种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小鼠,而通常一个博士后两到三年才能研制一种。回国后,她很快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打靶技术平台、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专著,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荣誉接踵而至,而她仍然痴迷于“我的小鼠”,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营院里的路灯即将熄灭时才离开。



2004年入伍、2009年被评为副研究员、主要在仪器测试分析中心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李慧艳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被国际专家不断认可,她告诉记者,尤其近几年,自己明显感觉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对待女性科学研究员激励政策的积极变化和促进:“比如,评奖年龄比男性放宽5年,评奖比例也在不断扩大。”1978年出生的她,正在准备报评研究员。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优秀的女性还能列举出很多,如青年女科学家张纪言,以及入选总后勤部“三星人才”的黎燕、高月、彭瑞云、李爱玲、岳文等等。在这里,只要努力奋斗,就给你成功的舞台。



一群美丽的女性,也许她们的性格底色各不相同,在军事医学科研这片圣土上点染了绚烂光华;一群杰出的女性,她们并肩战斗在医学科技前沿,如一道奇美的彩虹,高高悬挂在军事医学科研领域的朗朗高空。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