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英国克隆之父非真父

时间:2006-05-06 11:29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admin 点击: 262次


据《每日电讯报》8日报道,继韩国著名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丑闻曝光后,有克隆羊“多利”缔造者之称的苏格兰籍科学家伊恩·维尔莫特7日也承认,“多利”并不是由他克隆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成果还名列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该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榜首位置。



  维尔莫特在爱丁堡举行的一个听证会上表示,他在克隆羊项目中发挥了监督的角色,作用并非“微不足道”。但是,维尔莫特确实没有发展这项技术或从事一项突破性实验,这次实验最终令科学家成功从单个细胞中首次克隆出成年动物。维尔莫特承认,按照与同事基思·坎贝尔博士达成的协议,他才作为描述克隆羊“多利”诞生论文的主要作者出现。

  维尔莫特此前是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除了被控造假外,他还被一位亚洲裔同事控告种族歧视和欺凌弱小。45岁的亚洲裔分子生物学家普里姆·辛格博士称,与克隆羊“多利”研究毫不相干的维尔莫特剽窃了他的设想,并因其来自亚洲而不断威胁他。

  维尔莫特承认,克隆羊“多利”的成功诞生66%应归功于其同事坎贝尔博士。有关冷冻细胞以用于克隆的构想是由坎贝尔博士提出的,而最终导致克隆羊“多利”诞生的实验则是由科学家比尔·里奇进行的。当辛格博士的代理律师劳伦斯·戴维问到,维尔莫特所发表的其不是克隆羊“多利”缔造者的声明是否属实时,维尔莫特予以肯定回答。



黄禹锡“干细胞研究造假”风波还余波尤荡,英国的生物学界又传来地震。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8日报道,英国的“克隆之父”、多利羊的缔造者伊恩·威尔莫特7日首次承认,多利羊不是他制造出来的。惊天杰作竟是偷来的,这令英国及世界非常震撼!



◆“我没有创造出多利”

在近日的一次听证会上,威尔莫特首次承认,自己不是当时那项惊动世界的科学创举的主要负责人,换言之,多利不是他克隆的,他当时对世界撒了谎,而且是弥天大谎。

“如果我用‘我没有创造出多利’来形容,您觉得准确吗?”当控方律师如是问道,威尔莫特的回答是,“是的”。威尔莫特说自己当时只是在学术论文上冠了自己的名字,并把自己的名字定义为第一作者。虽然当时他是该项目的主管,但是主要实验、包括突破性技术都不是他的成果。

威尔莫特的话彻底粉碎了所有英国人的期望。如今,这个曾经和世界顶尖生物技术、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具有等价含义的名字已经失去了光芒。



◆惊天杰作竟是偷的

事情的曝光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去年11月底,威尔莫特的同事普里姆·塞恩积压了多年,终于曝光威尔莫特偷窃了同事有关克隆羊的构想的黑幕。威尔莫特因此遭受指控,开始在爱丁堡接受法院审理。

现年45岁的印度裔分子生物学专家塞恩曾表示,“威尔莫特剽窃了别人的设想,却独揽了所有荣誉。”他说,当年他在多利诞生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院与维尔莫特一起工作,但是威尔莫特教授及研究所领导经常威胁他,称他如果不把构想交出来,要不自动辞职、要不面临解雇。威尔莫特还表示不会接受克隆羊的最初设想出自亚洲人的头脑。

“他利用我的成果与其他人合作,但却不愿与我合作。他剽窃了我的想法还不断威胁我。最后我把实验设想给他了,他就那样拿走了。”塞恩现今回忆起当时仍气愤难当。事后,塞恩还是被迫辞职了,而另一位同事、如今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杰里米-布朗博士也因为支持塞恩被迫走人。

所以时隔几年,塞恩向法庭起诉了这个案子,表示受到了种族歧视和不公平解职。



◆欺世盗名猫腻多

但是威尔莫特在法院听证会上的陈词却和塞恩所说的相去甚远。他说惊天杰作的主要贡献者是曾经参与此工作的基德-坎贝尔博士,而不承认塞恩。“多利的诞生,其中三分之二荣誉应该属于坎贝尔博士。”

坎贝尔是当年和威尔莫特一起在罗斯林研究院工作的胚胎学主任。他曾提出为了克隆先冷冻体细胞的想法,此法被认为是克隆技术中的关键理念。而关键实验则是由一名女科学家比尔-里奇操作完成。

威尔莫特说当初论文上写自己是第一作者,也是事先征得了坎贝尔本人的同意,但是在外界看来,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好像还有不少猫腻。

目前,法庭仍在进一步审理此案。



论“多利羊之父”的倒掉

  看来,先行者、克隆羊“多利”的缔造人伊恩·威尔默特,要“克隆”后来者、克隆狗“斯纳皮”的缔造人黄禹锡的人生浮沉———浮至名声顶天,沉到声名扫地。

  3月7日,在爱丁堡接受法庭听证时,威尔默特承认多利不是他培育的,他说他虽担任并非“微不足道”的指导工作,但使用的技术不是他开发的,该研究66%的成果要归功于提出构想的同事坎贝尔,整个试验的执行由另一名同事里奇完成,自己在研究报告上署名第一作者,是因为他和坎贝尔都同意这样做。

  虽同为欺世盗名、均属掠美钓誉,但从恶劣程度上看,威尔默特玩弄张冠李戴的把戏,远不及黄禹锡炮制子虚乌有的成果。黄禹锡那面镜子,令我们对净化学术环境有过多维观照,那么站到威尔默特这面镜子前呢?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许志琴女士质疑我国科技评审会制度的消息:有的科研单位的领导对科技都不懂,却常常挂名当科技评审会主任,评审一次要收几千块钱,有的一年要收20多万的好处费;与此同时,不少科技工作者成为某些行政管理领导的打工仔,为了要项目,不得不走后门,拉关系。

  科研单位领导当评审会主任,与威尔默特当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根本上异曲同工。威尔默特的不义做法,最大功臣坎贝尔同意了,默默沦为一名打工仔,无非是自觉地尊重或不得不屈从于他的“指导”权。不过他毕竟还是生物学家、也起了并非“微不足道”的作用,较之毫不懂行的官员坐镇、甚至仅仅挂名就领衔科技评审会而一手捞钱、一手载誉,“多利羊之父”好歹沾边、距离近些。

  像威尔默特般占有他人成果,在行政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中,不仅会较广泛存在,而且会成为难以撼动的潜规则。领导手揽各种学术利益实惠,头罩各式学术荣誉光环,下属、公众有几人敢挡、谁又挡得住?

  按我们的学术环境,威尔默特式弄虚作假顶多被视为学术不端,属小问题。但在英国,威尔默特已经在法庭接受听证。



街谈巷议“多利羊之父”  倒掉的思考

  据3月8日新华社伦敦电,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称,3月7日,在爱丁堡接受法庭听证时,威尔默特承认多利不是他培育的,他说他虽担任并非“微不足道”的指导工作,但使用的技术不是他开发的,该研究66%的成果要归功于提出构想的同事坎贝尔,整个试验的执行由另一名同事里奇完成,自己在研究报告上署名第一作者,是因为他和坎贝尔都同意这样做。  

  曾经的报道告诉我们,多利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无性繁殖哺乳动物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这领域的发展进程上立起一座令全球无不为之激动的里程碑。韩国一著名科学家造假风波后,我就猜测,“多利羊之父”不会也是假的吧?如今猜测不幸得到证实。联想到我们国内目前学术界的不良现象,诸如假文凭、假论文等等,突然觉得提“诚信”似乎有点沉重。近日,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科技界委员专门讨论了学术腐败、学术造假问题。列席会议的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当场表示,今后科技部将建立一个“科学家诚信数据库”,对科学家们的学术道德给予监督。

  建立“科学家诚信数据库”,其措施是否有效,姑且不论,但有一点,科学家到了用学术道德来监督的地步,怎么说都无法让人乐观。监督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眼下更要做的,是重树科学的精神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让学者回归书斋,而不是忙于当官和制造学术“泡沫”。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说:“我们有些学人在追求官位,想当系主任、院长、校长的教授现在越来越多,一旦在学术上取得一点成就,就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发展,似乎仕途发展成为对学术成就的肯定(据3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学界这种官本位现象是不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等方面,避免一味地向官位“倾斜”,要通过完善体制,鼓励创新,消除学术“泡沫”化。



克隆羊之父造假: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

  被誉为“克隆羊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埃安·维尔穆特日前首次对外承认: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大部分不是他的研究成果。这是继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论文造假案之后,世界上又一极为令人震惊的科学舞弊事件。

  这种惊人的科学丑闻足以颠覆人们对科学神圣的价值认同,也引发人们对苏格拉底的“知识至善”、知识提升与道德提升同步著名命题的质疑。从当下现实而言,它警醒我们,“行政”侵夺“科学”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哪怕是在市场和法治都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也在所难免。

  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8日的报道说,维尔穆特承认,在培育多利过程中,他只是一个监督人,并未掌握任何技术或操作任何实验。他之所以在相关论文中以首席作者出现,是事先与同事坎贝尔博士协商后的结果。

  正如一个英国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所说,“监督人”也就是项目的负责人,是项目的“核心骨”和“支柱”。

  因为“监督人”拥有财权,既负责经费的筹措也掌控着经费的分配,甚至还掌握着科研人员的进出和取舍。所以维尔穆特就曾在罗斯林研究中心时“凌辱”、“歧视”、“威胁”印度裔生物学家辛格,不承认他的科学贡献,甚至扬言要“辞退”辛格。

  可见,维尔穆特这个“监督人”在罗斯林研究中心握有了某种生杀予夺的大权,难怪署名“首席”时,“协商”就能搞定。有意思的是,维尔穆特东窗事发正是辛格这位“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一篇杰作,也是“科学”对“行政”侵夺的一次成功的反动。

  “克隆羊之父”舞弊案暴露出的问题是尖锐的,它深刻地表明,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这种“监督人”主导制的制度安排,这种行政大于科学、经费大于科学的“经济”决定论,既是对科学家及其科学成果的蔑视,也是滋生和诱发道德风险的温床。

  东西方相继暴露科学丑闻的严峻事实告诫我们,必须对科研中的行政或经费与科学实验之间的监管机制进行反思和创新,要设置某种“防火墙”,以保证监管者与科学家按照各自的规则行事。这种“防火墙”机制应该是,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经济”没有资格对科学耳提面命,科学家也没有必要对“经济”俯首帖耳。

  除了创设“防火墙”机制外,笔者认为,在顶级科学研究和实验中,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们能坚守学术道德和良知。尼采说过:“道德是深植于个人内心的群体本能。”因为道德原则是被公认为超乎我们自身利益之上的东西。

  事实上,在一些尖端科研领域,话语权往往只掌握在极少数的科学家手里,外部监督通常是失灵的,即使可以监督,但成本也会高昂得难以承受。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时,就极少有人看得懂。这时候你只能依靠科学家的学术道德和良知以及信誉,如果有人造假或合谋,那只有拜托上帝来惩罚他们了。



新闻回顾:多利羊传奇

1997年,生物学界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克隆羊多利诞生。这是世界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报道称苏格兰胚胎学

家伊恩·威尔莫特及其同事用一只成年母绵羊乳房内取出的细胞克隆出了多利。这一成果随后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该年度世界10大科技进

步的首项,科学届更是高度评价称“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来临。

2003年2月14日,多利因患严重肺病而被实施安乐死。但是直到临死的那一刻,它恐怕也不知道到底谁是“克隆羊之父”。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