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高楼孤独症逼向花季少年

时间:2006-05-21 16:47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270次

  核心提示

  伴随着众多公有单位不再分配住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可以在“单位宿舍”或“七十二家房客”里“埋堆”的孩子逐渐随父母分散到各个商品住宅小区,嵌入了城市的石屎森林,每天重复“学校-家-培训班”的相同路线。

  由于没有了“小圈子”,那些原本在家就已是形单影只的独生子女们,迁徙至高楼里更是难觅知音。学校读书辛苦找谁说?听到搞笑的笑话和谁分享?一知半解的懵懂向谁请教?当孤独向这些孩子侵袭时,不仅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上造成了表面的“孤单”,还投射到他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浅不一的阴影。

  当我们在为生活奔波时,有没有留意到,有多少孩子正双手托腮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目光迷离,对身外的刺激仅仅瞥过一眼便不再理会?谁愿意看到,纯真的天使渐渐丧失他们该有的灵动与生气?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儿童的心理,一旦问题形成,年龄增长之后也很难改变。就像小时缺钙而得佝偻病,无论你长大后如何补钙都无法矫正。

  「现象」离开电视机,就像生活没有了灯

  “我的孩子聪明伶俐,在×××学校读一年级……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下午4点放学后和他一起读书、玩游戏……”不久前,一位母亲在网上发了一篇“为7岁儿子寻友”的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挂了3天,就有129条“跟帖”,其中超过八成是父母代自己孩子的“应征帖子”。

  当我们留下QQ号与该母亲取得联系后,这位急着为儿子找小友的白领说出了原委:自去年10月举家从西关小巷搬至天河一高层住宅后,读一年级的儿子每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就只能回家里和年逾花甲的奶奶一直呆到他们下班回家。“他奶奶不敢带他到街上逛,更不敢放他独自下楼。碰上我们加班,他就要一个人呆五六个小时,做作业、看电视,也不说话。”母亲无奈地说,“读小学差不多一年了,性格反而没有以前开朗,常常发脾气,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看病,医生说患了‘高楼孤独症’,现在只能寄望为他找个‘书伴’,可以一起学习、一起休息,让他慢慢适应。”

  据了解,近年来像这封网帖中的“小太阳”,因住进高层缺乏心理沟通,并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少年儿童明显增多。他们大多因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生活或学习环境,对新环境不熟悉,加上邻居之间互不往来,没有小伙伴间的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久而久之引起心理孤独,并诱发焦虑、抑郁等症状。

  “高楼孤独症”多发在14岁以下少年儿童,但这个症状的诱因却可一直潜伏到孩子的青春期。记者发现,找不到玩伴、心灵伴侣,甚至找不到“乐子”,没有快乐起来的理由,几乎成了新一代中国独生子女的最大“硬伤”。

  由于父母在外忙着“挣钱”,独生子女们课堂之外就只能回家读书、吃饭、看电视、趴在窗前看大街、睡觉……饭桌反而成为了一家三口或三代人相互说话最多的“场地”。

  前段时间,当我们在广州市天河路、北京路街头,随机向200个独生子女中学生派发调查问卷时发现,面对“平时有什么爱好”的问题时,竟然有一半答不上来,28%答“看电视”,22%选择“上网”;而回答“最想玩什么”时,竟有八成孩子写上“不知道”。再仔细问清楚,发现在他们心里,大多东西都十分无聊,哪怕只有“三分钟”热度,事后也感觉空虚,因此,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常常感觉“郁闷”。

第[1][2]页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