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焦虑的神经回路

时间:2011-03-28 11:22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作者: 点击: 167次
(责任编辑:glia)
 
 

据《自然》杂志消息,研究人员利用对大鼠扁桃体“中心核”中基底外侧扁桃体端部的光遗传刺激,识别出了控制自然双向焦虑的一个特定回路。刺激这些神经元有一个安静效应,而阻断同样的突起物则会增加与焦虑相关的行为。这些发现与扁桃体“中心核”所起的一个作用是一致的,尽管也许还有其他回路在与扁桃体并行发挥作用或在其下游发挥作用。

 

1)技术进步推动神经回路的研究进展

上述研究是神经回路研究的典型成果之一。近年来,借助一些新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始了解大脑神经细胞回路处理信息和调控行为的机制。例如,美国的研究者联手绘制出兔眼的超显微图像,此图像涉及每一个细胞,其大小可达20万亿字节。其中,研究人员利用三种抗体给它们染色,以便确定每一种细胞能感受到什么,以此来揭示神经回路的特征。又如,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人类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如何连接的新细节。这些技术使科学家得以在一些大脑疾病中研究神经回路失效的原因。

2)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神经回路

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神经回路的研究也在进步。但是,总的来看,现有的人工智能能力远低于人的智能,凭借现有知识(数学理论、信息处理理论、物理理论、电子回路理论、系统理论、化学理论等)来描述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依然十分困难。

在这一背景下,现有理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例如,Edelman在《神经达尔文主义》一书中揭示了神经系统中存在简并性现象,提出了生物体内从分子一直到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存在“简并”现象,这一理论曾被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神经科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但是,随着输入的变化,不同神经回路输出的变化规律相同,在生物系统中,同样的神经回路,在同样的刺激下其输出已很难保持相同,更不用说不同的神经回路在同样条件下保证有相同的输出。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中对同样信息可能有不同的处理要求,对于同一信号的处理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要求,神经系统处理能力的扩大可以在不同回路的个性中体现出来,使神经系统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适应能力。

因此,神经回路研究中,很难简单地照搬电子线路上的“简并性”(可采用相同电路作为备份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但整个回路功能与单个回路完全一样)来理解。而这也正是神经系统的神奇所在,是进化的智慧结晶。

3)推动神经回路的应用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神经回路的研究应用需求也日益迫切。例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改变了人类的神经回路。有研究者指出,就像化学麻醉品一样,网络的“尖锐刺激”造成了意识和无意识思想的短路,阻碍了我们的大脑进行深度的或创造性的思维。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网络上进行大量的搜索,然后对其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网络“菜鸟”用户的大脑,在经历短短几天的使用后,就和“老手”用户的大脑相差无几,而且这种变化是永恒的。毫无疑问,人类正在经历一场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

再如,神经回路在解释人类基本的学习、记忆、思维等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需求。许多神经科学研究指出,当我们持续练习与长期运用某些认知技能,比如记忆、注意力、视觉搜寻或语言学习,会增加神经元突触的连结、造成神经回路的改变。有研究还发现,冥想(meditation)不但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日常生活周遭的负向情绪,长期的冥想练习也让大脑产生神经回路的改变。这些领域的解析,都对神经回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