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系统是继锌指核酸酶(ZFNs)和TALEN核酸酶之后的另一个可精确定点编辑基因组DNA的新技术,具有设计构建简单快速等优点。目前已在人类细胞系、斑马鱼、小鼠、果蝇和酵母等多个物种中利用,但CRISPR-Cas系统能否在植物中使用尚无报道。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受到各种环境胁迫(Stresses)的影响,如盐害、干旱等。温度胁迫是影响植物分布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极端低温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因此揭示植物如何适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于应对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
不到吐鲁番,不知新疆之热。连日40多度的高温,将记者脸上皮肤烤得生疼。8月9日,记者来到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类型植物园,也是海拔最低的植物园。 “火洲”吐鲁番就算到了晚上9点,高温也没有退去。趁着夕阳的余光,中科院新疆...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动物学家约翰-奥罗克发现当蜗牛接近植物时,植物会发出预警,告诉其它植物危险的到来,同时释放的化学物质使蜗牛失去食欲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花坛或者菜园或许比人们所想的更具智慧,目前,最新一项研究发现,一些植物采用军事策略,当最初察...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兼细胞及研发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姜里文,创立“细胞器生物合成和功能研究中心”,获研究局第六轮卓越学科领域拨款约4700万港元。他将带领其团队破解植物“出汗”奥秘,研究抗虫、除病方法,争取七年内做出三项成果...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随着转基因棉花在新疆地区逐步推广和应用,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管理不容忽视。由于新疆绿洲呈“岛屿”状分布、景观均质化高、规模化和小农户两种耕作体系并存,抗性风险问题不同于内地棉区。为此,在新疆开展针...
为了充分展示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推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武汉大学定于2013年8月27日-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第二届植物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论坛”。 据悉,本次会议将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重要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宗保研究员领导的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1816组)在植物源萜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植物源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但依赖植物体的传统生产方式是推广应用的...
陈同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资源工程与环境修复室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背着背包、随和的笑容,他远远地向记者挥手示意,见面后就说:“能将采访时间安排在中午,这帮了...
一直以来,农业资源在满足人类衣、食之需外,其潜在功能所形成的价值,从生物化学角度看还远未开发。据悉,我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当量可达到20万亿元以上。所以,我国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其“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资助的4D作物...
昨天,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基因组及遗传改良研...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一种与玉米和...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13年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