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兰州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郑国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12日15时06分在甘肃省兰州市逝世,享年99岁。 郑国锠院士1943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被聘为兰州大学教...
本报杨凌讯(记者刘剑)由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会联合举办的“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11日在杨凌开幕。 据悉,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自2010年起举办,今年为第三届。它是植物微观领域研究工作者的...
当拟南芥从一个单细胞合子发育成一个成熟的植物胚胎时,它会经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从系统发生学上来说非常古老的基因优先得到表达。这就证实了最近对动物所作的研究,后者显示动物也有一个相似的胚胎发生时期,这个时期与19世纪动物学家所认定的一个发育阶段是...
自1967年Parizek和Ostadalova首次报道了硒对汞的毒性具有抑制作用以来,硒汞相互作用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大量针对微生物、鱼类、家禽、人体及其它哺乳类动物的研究均证实了硒汞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关系。然而,相比之下,针对植物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中科...
特有属植物是指植物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的一类植物。我国是特有属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Wall,M.E.等从喜树中分离得到抗癌药物喜树碱(camtothecinI)以来,我国特有属植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立生课题组长期...
棉花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棉花为何会发育出纤维,合成棉酚?……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棉花基因的演变、纤维起始、棉酚等重要物质的合成等终于有了初步的答案、...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在尼日利亚释放了两个玉米新品种,它们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给该国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的数百万人带来了希望。尼日利亚国家品种释放委员会于2012年7月4日释放了这两个玉米品种,它们分别是是Ifemaizehyb3和Ifemaizehyb4,这...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JenniferPetzold-Maxwell和同事调查了对Bt玉米(表达了Cry3Bb1)有抗性的西方玉米根虫的抗性、摄食行为和适合度代价的遗传性。研究小组发现与易感种群相比,抗性根虫变异速度更快,对Bt玉米抗性增强。 他们还对抗性种群和易感种群进行了正反交实...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一篇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控制一组参与木材形成的基因,包括木质素、使木材纤维结合在一起的物质,并赋予木材强度。此蛋白在不同的水平控制基因的表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植物异常...
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土壤发现了一种益生菌,它能帮助保护植物免受疾病病原体的侵害。病原体通过叶片上张开的小气孔入侵植物,该细菌的保护机制是通过信号传导使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关闭。这些发现强调了以根为基础植物防御过程的重要性,及利用益生菌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其“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资助的4D作物...
昨天,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基因组及遗传改良研...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一种与玉米和...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13年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