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水稻中心(AfricaRice)将推出多种水稻品种来抗击“水稻艾滋...
美国曾有报道转基因BT抗虫作物同样可以抑制周围非BT作物上的虫害。中国农业科学院PENGWAN等科学家经过16年田间调查,研究长江流域六省种植的BT棉花是否会对红铃虫产生“光圈效应”。研究表明,这些省份BT棉花种植比例从2000年的9%提高到2009和2010年的94%。种植BT棉花1...
目前改良的抗旱转基因玉米的不同品系正在不同地区进行试验。今年春天,DROUGHTGARD杂交玉米在西部大平原的10万英亩土地上进行首次田间试验,此地今年正遭受强烈的干旱天气。据孟山都公司的研究人员称,到目前为止试验结果良好。自愿把自己的土地拿来做试验田的CLAYSCO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悉,截至目前,通过人工驯化,该园使近30种外来植物通过林木品种审定,拿到湖北的“永久居住证”。 斑叶吐烟花是刚刚获得林木品种审定的植物,它原本生长在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喜明亮光照的半...
安徽阜南王家坝千亩泄洪区里,一片绿油油的旱稻试验区葱翠茂盛;位于湖北襄阳的国家级“万亩粮仓”里,5000亩沪字头的粳稻新品种犹如“大明星”,半人高的稻株昂首挺胸……正在现场调研的绿色超级稻项目组专家们连连夸赞;在上海市证券交易中心,成立仅一年半的上海天...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植物可以通过激活CBF冷应答途径来保护自己免受冰冻的伤害,使得植物处在寒冷、冰点以上及冰点以下的温度中都能存活。MichaelThomashow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分子遗传学特聘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CBF冷应答途径,近日,该小组又进行了一项研究,结...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组新的植物代谢物。拟南芥是一种小型开花植物,广泛用于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模式植物。 普渡大学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代谢途径的进化时,发现了这组新代谢物。科学家称这种代谢物为“arabidopyrones”,只在拟南芥中...
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课题组解析了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该成果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PNAS)。该校博士研究生周钢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张启发教授为通讯作者。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
郭红卫,1971年出生于天门市横林镇,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天门中学,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赴美留学,200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5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士Josep...
人类祖先最早驯化水稻,是在哪里?上海科学家从水稻基因里发现了答案——很可能是我国广西境内的珠江流域。今天凌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结果。 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驯化、栽培,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大事。由于水稻种植区域多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如果...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其“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资助的4D作物...
昨天,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基因组及遗传改良研...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一种与玉米和...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13年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