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挽回大熊猫灭绝命运
时间:2006-12-28 23:35 来源:中国生物信息 作者:admin 点击:次
繁育大熊猫出奇招,换妻、上性教育课、人工刺激排精 -文/本报记者 李鹏 播放交配录像、换妻、人造舌头和电动直肠探测器,这些东西绝对不是《欲望都市》系列片续集中的元素,而是为了扩大大熊猫种群的数量,大熊猫管理人员所采用的“绝招 ”。 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透露,有一条好消息正在传来,那就是现在大熊猫已经不再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了,而且至少在100年内不会灭绝。在今年又有31只大熊猫在动物园和繁育中心降生后,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保证大熊猫存活率接近100%的繁育方法。 现状 大熊猫数量两年内翻了一番 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数量在最近两年内将近翻了一番。这里的问题是不缺大熊猫,而是缺少空间。在保育室,由于没有足够多的保育器,三四只大熊猫宝宝只能躺在地板上的毯子上睡觉。在“大熊猫幼儿园”,10只只有1岁大的“大熊猫儿童”为能够坐在树枝顶端俯看下面而有趣地相互竞争。而成熟的大熊猫只能在宽广的有森林覆盖的山坡上和靠近保护区出口的狭窄的混凝土浇铸的围栏之间徘徊转圈。 可以预料,这里每年至少有12只大熊猫出生,保护中心将会在离此20公里远的阿坝修建一个新基地,以便用来容纳80只大熊猫。张和民说:“我们10年内的目标是把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数量从现在的120只增加到300只这个可观的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够保证它们至少在100年内不会灭绝。” 四川卧龙保护区的科学家自豪地说,经过20年的摸索试验,他们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繁育大熊猫。为了消除这些可爱的动物可能会极度天真不会长大成熟的担心,管理员尝试过给它们放映野生大熊猫交配的录像,还给它们上性教育课。 繁育绝招 偷梁换柱,漂亮媳妇变丑媳妇 在繁育大熊猫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曾经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近亲繁殖”的风险。为了扩大大熊猫的基因库,研究人员甚至不得不想出了一个绝招,为“最丑陋”的不受其他雄性大熊猫欢迎的雌性大熊猫寻找配偶。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张和民笑着说:“我们连哄带骗。计策是把一个有繁殖能力的楚楚动人的雌性大熊猫赶进繁育栏,在那里它就会留下抓挠的痕迹和一些粪便,这些足以使雄性大熊猫们兴奋。但在最后时刻,我们会以假乱真,用丑陋大熊猫把漂亮的大熊猫偷换出来。这时动物管理员事先给不受欢迎的丑熊猫身上洒上那只漂亮熊猫的尿液。丑大熊猫首先被安排在交配栏的后部,这样雄性大熊猫和丑‘夫人’完成交配之前就看不到配偶的脸。当雄性大熊猫发觉自己被骗了后,会变得十分恼怒,并且开始和‘夫人’厮打。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使用鞭炮和喷水管把它们分开。” 电动直肠探测器刺激射精 人工受精也可以帮助大熊猫繁殖,增加种群数量。荷尔蒙的使用和动物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实验室测试已经最大限度地扩张了那些少孕大熊猫的卵巢,这种扩张每年都会持续72个小时。成熟的雌性大熊猫现在达到了85%的受孕可能性。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室人员还展示了一个直肠探测器,可以插入服用镇静剂的雄性大熊猫肛门中。这种探测器靠电驱动,插入速度会逐渐加快直到大熊猫射精。这些做法可能有些“不雅”,可是没有它们,大熊猫就很难摆脱灭绝的命运。 人造舌头擦拭身体 最近大约有一半的大熊猫妈妈产下了双胞胎,而其中一个往往因为缺乏关爱而死亡。张和民说,之所以大熊猫妈妈很难同时照看两个孩子,是因为大熊猫幼仔在六个月之前没有能力自行排泄。这样大熊猫妈妈必须时时刻刻把孩子的身体舔舐干净,这要比任何一个母亲给小孩换尿布的次数多得多。 在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多年以后,研究人员现在基本上可以保证双胞胎的存活,方法是让小大熊猫既可以留在妈妈身边,也可以有一段时间在保育室生活。在保育室,管理员用一个和大熊猫妈妈舌头温度相同的棉“拖把”给小大熊猫擦拭身体。多亏了人工喂养技术的提高,大熊猫存活率从20年前的50%增加到现在的95%以上。 由于尽量保持大熊猫基因多样性仍旧十分重要,所以只有一只双胞胎大熊猫会用来继续繁育,另外一只则很有可能被出租给海外的动物园或自然公园,美国和日本的动物园每年都要支付100万美元才能得到大熊猫的租借权。 质疑 不是动物保护,而是动物养殖 可是,对如此成功的保育项目,国外有些人却风言风语,他们的理由是,大熊猫繁育中心的设立偏离了让野生动物生活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这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他们担心将这种成功的繁育经验用于商业目的,比如用来繁育老虎等珍稀物种。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中国区前代表、现任美国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吉姆·哈克内斯声称:“我们拥有的不是用于动物保护,而是用作动物养殖的中心,以便可以出售动物皮毛和骨骼,这是真正的危险。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保护现存的野生动物是更重要的,应该在这上面做更多的事情。” 根据哈克内斯的说法,最好的研究应该是让那些身材魁梧的大熊猫在野外繁育也没有困难。他说:“大熊猫身上的这些问题,比如生殖器短小、阴道狭窄和性欲低下等,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不会出现,仅仅只是出现在被圈养的大熊猫身上。”有些人则质疑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是否可行。 回应 放归野外,健康成长 张和民为了证明这些质疑的错误,在今年年初,他的研究小组把第一只圈养繁育的名为“小小”的大熊猫放归野外。谈及“小小”的进步,这位科学家像一个自豪的父亲滔滔不绝:“‘小小’表现得非常棒,它的体重已经增加了15公斤。我们教给它如何选择味美的竹子。卫星传感器显示,‘小小’已经有了9公里的行程,而且顺利返回。我们希望它在明年的发情期和其他的雄性大熊猫打斗。如果这会发生的话,将证明我们这次放归行动是成功的。”-编译/杨孝文 |
- 上一篇:北京科技报:中国06年度10大最糟糕科技产品
- 下一篇:生物酶类土壤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