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华北制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纪

时间:2012-07-20 08:40来源:IT168   作者:未知

“十二五”开局之年,华北制药瞄准提质增效,华丽转身。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基础上,华北制药依托新头孢、新制剂、青霉素、抗肿瘤、生物药五大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基地,着重打造新治疗领域产品群,正推动产品结构由原料药为主向以制剂为主转变,由抗生素为主向新治疗领域转变。上半年在传统优势领域青霉素类产品同比增长11.37%的基础上,制剂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3.8%。

依靠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一系列重大技术专项和重大质量专项进展顺利,多项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水平;国内首个辅料级白蛋白等新药产品已启动临床研究,参乌胶囊生产报批进入技术审批阶段,酶法阿莫西林规模化生产技术指标取得重大进展,7-ACA酶工艺技术实现了产业化。上半年申请专利7项,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3个国家级重大产业化项目获批立项,“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医药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名。

大力推进战略合作。依托华药品牌以及新园区生产基地,与多家医药企业、科研机构洽谈合资合作,并达成合作意向。

转型升级——打好加快战略转型攻坚战,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制药强企

  关键词:调结构、转方式

路径:“五大基地”建设奠定产业发展新格局

承新项目之势,创大发展新业

去年11月峻工投产的华北制药新工业园区新制剂项目,这是华药转型升级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新制剂项目作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医药制剂平台,开启了华药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跨越之旅。新头孢、新制剂两大项目从根本上扩大了华药的产品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华药的综合实力。

“‘十二五’作为华药实现全面振兴、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决定了华药必须打好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战略转型的攻坚战。”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千兵说,当前,华药正努力抓住国家医药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借冀中能源“在世界强企中不断提档升级”的新目标,高站位制订产品规划,积极谋求多层面战略合作,以一系列重举加速推进跨越发展进程,蓄势腾飞。

新制剂项目是冀中能源重组华药后实施结构调整的又一“大动作”。作为继“一号工程”新头孢项目之后华药新园区建设的“二号工程”,该项目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优选聚集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经济附加值高的优势品种,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类、免疫抑制剂类、新型抗生素类、老年痴呆药、儿童药等多领域。新制剂项目的建成,为华药搭建起集冻干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齐全、生产规模超百亿元的现代化制剂生产平台,将从根本上扩大华药产品集群,形成青霉素、头孢、非青非头类三个支撑性产品群,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华药的综合实力。

新制剂项目按照中国新版GMP和美国、欧盟GMP标准设计建设,充分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制药技术、工艺和装备,体现了“新、特、精”,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为华药制剂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提供了充分保证。据悉,新制剂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

伴随着新制剂项目进入试车阶段,华药已形成装备技术水平领先的“五大基地”:青霉素基地、新头孢基地、新制剂基地、抗癌药基地、生物药基地。“五大基地”奠定了华药产业发展新格局,标志着华药完成战略布局步入从原料向制剂、从抗生素向新治疗领域、从普药向新药的全面转型新时期,跨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华药“十二五”奋斗目标中这样写道:至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进入国内制药企业前三强。

美好的目标令华药人心潮澎湃,也激励着华药人艰辛付出。

新工业园区首个工程新头孢项目于2010年9月29日建成投产,头孢产能的扩大,完整的头孢产业链和丰富的头孢产品群的形成,从根本上优化了产品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大大增强了华药创造未来的信心。目前,华药人正在致力于做强做大头孢产业,为成为头孢领军企业而拼搏。

如今,新工业园区一号头孢项目已放量生产,二号新制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认证前的准备工作,届时,抗耐药菌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一批新产品的开发,将为华药完善现有产品系列、补充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积极有效的保障。

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大局中,华药还谋划锁定了现代医药物流,以华药国际贸易公司为平台建设的现代物流中心,正全方位拓展华药在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增强华药在医药物流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其必将成为华药高成长性、高回报率、高竞争力的又一战略支撑产业。

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关键词:两大特色技术创新体系

路径:改造旧的,加强技改升级;培育新的,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狂犬病,以100%的病死率令人谈之色变。如今,一则关于华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研制成功,阻止狂犬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各报媒及网络纷纷传播的热点。此则消息不仅向世人彰显了华北制药这个老国企,始终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发展宗旨,而且展示了企业在药物研发关键领域、前沿技术方面所蕴含的巨大创造力。

“技术创新始终是华药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今天,这种动力正在添加马力,变得更加强大。”华北制药研发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重组之后,董事长王社平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对华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制药强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去年,董事长王社平把“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题列出,并提出了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转化、加大技改升级力度、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等具体要求。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华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提升发展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使产品成本实现“革命性”的变化,产品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占领产品、技术的制高点,企业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从而避开低水平恶性竞争,傲视同侪,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

对华药来说,科技创新一方面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要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尽快培育、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支撑企业未来的新的拳头产品,如抗肿瘤、心脑血管、代谢类等药品,并及时占领市场,从根本上提高华药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华药的跨越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要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同时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改升级。技改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的必由之路,是改造提升华药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技改升级必须立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掌握竞争主动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通过技术改造,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企业效益。要抓住重点工艺,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抓住重点产品,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生物技术是华药技改升级的主攻方向,在生物转化酶、酶法7-ACA、酶法头孢氨苄和酶法阿莫西林的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将从根本上增强华药的竞争优势。要针对重点产品和新上市产品开展质量技术攻关,进行质量技术对标活动,找出产品卖点和改进提升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工艺流程再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目前,华药已经完善了两大特色技术创新体系:微生物来源及相关合成半合成小分子药物和基因工程重组大分子蛋白类药物。两大体系之下,是业内高端的两个研发平台: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华药正在研发和申报中的拥有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已经超过50个,其中多个为国家一类创新药物,已经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体系和新产品类群。在中国医药产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微生物制药领域,华药成绩令人瞩目:具有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十一五”开发成功的新产品超过10项。华药在免疫抑制剂药物领域骄傲地走在了前面: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多个微生物来源主流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生产菌种和技术的制药公司。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类药物同样获得巨大的技术突破。在四个产业化生物技术药物的基础上,研发中的新产品近10个;在国内第一家获得辅料级全人源基因工程重组抗体的临床研究批件(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第一家获得基因重组白蛋白临床批件,均有望成为未来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零缺陷、零投诉”——打造中国安全用药“第一品牌”

  关键词:质量情结

路径:锁定质量差异化

近日,在华北制药内部,正在推行一个确保产品质量的新举措——“质量检查官”制度。

据相关人员介绍,参与检查人员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经营调度中心、质检中心以及子分公司经验丰富、水平过硬的质量人员组成,他们称之为联合检查机构,其成员都被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质量检查官。这些人员采用招聘形式从公司内部各子分公司招聘,并统一培训,不定期对子分公司及生产车间进行质量“飞行检查”,或针对客户投诉进行质量专项检查。华药相关负责人坦言,采取这种形式进行质量检查,目的就是让各单位生产能始终如一保持最佳质量状态,不放过任何细节,牢牢守住质量关卡。

身为“共和国医药长子”,华北制药秉承“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的企业宗旨,在行业内缔造了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文化楷模。华药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冀中能源与华北制药重组后,华北制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轨道,不仅在国内首家实施电子监管码和新版GMP认证,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工艺技术装备的新头孢、新制剂、青霉素、抗肿瘤、生物药五大新的产业化体系,抢占了先机,而且以极具战略的目光,更加关注制药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质量,以追求“零缺陷、零投诉”为目标,将“质量差异化”锁定为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赢得话语权的重量级砝码,打造中国安全用药“第一品牌”。“质量检查官”制度只是其实现“质量差异化”的手段之一。此外还有“标准提升”、“质量攻关”、“新版GMP认证”等种种路径来保证产品质量。

 ----质量攻关门槛准入

质量攻关对华药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多年来,依托自己雄厚的科研力量,通过设备革新、技术革新、工艺优化等“质量攻关”,不断提升现有品种的质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一直是华药努力的方向。但进取的华药人不满足于此,对“质量攻关”,他们又有了新定义:瞄准质量关键点,抓住机遇提早跨入准入门槛。

庆大霉素是华北制药华栾公司主要生产品种之一,其质量标准在行业内一直领先,但他们却以达到并超越国际标准作为质量追求目标,成立了庆大霉素质量攻关课题小组,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开展生产工艺整体技术改进。最终开发出了独特的实验室分离纯化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庆大霉素产品质量,使内控质量标准提高。当2010版《中国药典》颁布时,其产品纯度完全符合2010版药典的标准,顺利通过市场准入门槛,成为国内首家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的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先机。

----抢占先机新版GMP认证

得知国家将出台药品新版GMP认证的消息后,华药将其作为企业转机的重大机遇,快速行动,在药品新版GMP认证政策出台前一年,即开始新版GMP认证准备工作,并制定出“新版药品GMP认证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阶段,具备认证能力的制剂品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为销售招标保驾护航;第二阶段,无菌原料药及部分注射剂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第三阶段,非无菌原料药及部分口服制剂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通过“新版药品GMP三步走”战略,华药所有药品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全部通过认证,为华药腾飞插上坚实的翅膀。

由于超前谋划,华药新版GMP认证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自2011年3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新版药品GMP至今,华药已有34条生产线(包括原料药)通过了新版GMP认证。其中,新头孢成为国内首批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生产线,华北制药股份公司为全国首家获得青霉素类粉针剂新版药品GMP证书的企业;华民公司为河北省首家新版药品GMP认证单位、首家无菌原料药新版药品GMP认证单位,是河北省首张新版药品GMP证书授予单位,也是从原料药到制剂药全产业链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单位。目前,华药新版GMP认证工作第一阶段即将完美收官,第二阶段的基础工作已全面部署,第三阶段的软件已与新版GMP全面接轨。

在时间坐标上,华北制药50多年的发展史,其“质量篇章”中记载着沉甸甸的荣誉:在医药行业最早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医药行业首家摘得“国家质量管理奖”;荣膺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全国放心药企业等荣誉称号。全员性质量活动更是开展得密细扎实:1981年成立第一批质量小组,目前已累计注册QC小组8000多个,获省优、国优课题在行业名列前茅;自1978年开展质量月活动,34年从未间断。

在空间的坐标系中,华药人对质量追求的“一往情深”,经年累月演绎为华药独特的质量文化,使得华药的质量工作从严格的制度管理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文化熏染。引入践行“大质量观”:质量涵盖决策、研发、原料、生产、物流、营销、服务乃至企业文化等经营全过程,让质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的制药之翼,华药人坚信,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将是他们今天,包括未来不变的追求。

链接——

 华药产业基地巡礼

  1、品质卓越——青霉素生产基地

具备从中间体到原料再到各种制剂的完整产业链,规模领先。已通过中国新版GMP认证,通过WHO、UNICEF、IDA、MSF等国际组织认证,进入国际高端的制剂市场。拥有金牌青霉素粉针、溶媒法氨苄西林钠、阿洛西林钠、美洛西林钠,和国内独家的青霉素V钾原料及万例验证的青霉素V钾片,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93个制剂生产文号,27个原料药生产文号。

 2、头孢巨擎——新头孢生产基地

总投资20亿元,为全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工艺设备最先进、生产效率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的华药样板工程。率先通过中国新版GMP认证,达到美国cGMP、欧盟GMP标准。拥有7-ACA、7-ADCA两大抗生素母核,具备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各种注射及口服制剂的完整头孢菌素产业链,涵盖头孢一代至四代的全部主导品种,制剂生产文号92个,具有原料药生产文号26个。

3、引领未来——新制剂生产基地

总投资40亿元建成的新制剂基地,是集冻干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剂型齐全、生产规模超百亿元的现代化制剂生产平台。按照中国新版GMP和美国cGMP、欧盟GMP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配备了当前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制药装备。采用当今先进的制药技术、工艺,注射剂脂质体技术的应用将打造华药制剂脂质体产业化技术平台;口服制剂将充分利用缓释、速释等先进技术,打造有别于普通口服制剂的核心技术平台。现有药品生产文号涵盖免疫抑制剂、神经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等271个品规,抗耐药菌、抗真菌等131个品规;保健品生产文号23个。

 4、生命常青——抗肿瘤药物基地

目前已通过中国新版GMP认证,达到美国cGMP、欧盟GMP标准,传承华北制药卓越的质量文化,具备完善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华北制药进军新治疗领域的典范。专业化、柔性化的生产系统,适宜所有主流抗肿瘤品种的生产,口服剂包括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溶液;注射剂包括水针、冻干粉针和脂质体注射液。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专注于创新药物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丰富的产品储备。

5、升级引擎——现代生物药基地

符合美国cGMP、欧盟GMP规范的模块化、专业化生物技术药物基地,具有二十年产业化经验,有多个产品上市。具有创新能力的重组生物技术产品细胞及菌种构建,细胞培养、发酵、纯化和制剂技术平台,是国内唯一获得重组人血白蛋白(药用辅料)“药品生产许可证”,唯一能够产业化生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企业。生产设备达到国际生物制药行业领先水平,拥有生物技术产品从微克、到克、到公斤、再到吨级的小试、中试、小规模产业化和大规模产业化的设备和能力。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