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发现,在任何动物中,一种类型的“自私”的线粒体DNA可以伤害生物有机体并且减少其生存的机会,这和人类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所引发的损伤极其相似。这项研究发现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LoS One上。文章中,研究者同样提供了一种新型工具来研究人类老化(human aging)。 这种“自私”的线粒体DNA之前在植物中发现过,但是并没有在动物中发现。现在发现了这种“自私”线粒体DNA也是在进行线虫遗传实验研究中偶然发现的。“自私”的线粒体DNA对于研究人体老化或许会带来新的思路。 DNA是生物有机体维持其基本遗传编码的遗传物质,通过极其复杂的生物过程来指导其在细胞中发挥功能。线粒体对于细胞发挥功能也至关重要,如今在动物体内发现的“自私”线粒体DNA和植物中发现的有所区别,其更易于快速复制自身,而且对于细胞无任何功能,在某些细胞中甚至可以损伤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 研究者Katie表示,之前我们在线虫中发现过这种DNA,而且知道其是有害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其也是非常自私的。携带“自私”线粒体DNA的线虫的后代极其少,而且其有较小的肌肉活动性,这也就解释了天然选择在某些物种中并不奏效。 既然这种“自私”的线粒体DNA不能够帮助有机体生存和繁殖,那为什么其不随着进化压力而消失呢?研究者表示,这是其持久性的表现,也是为何自然选择不奏效的一个例子。携带有这种线粒体的线虫往往因为太小而不能清除这种自私的DNA。 研究者感兴趣的是,这种“自私”的线粒体DNA还可以随着线虫的生长和老化而进行积累,随着线虫老化,在其机体中可以发现更多的这种“自私”DNA,更深入地研究其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出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路来研究人类的老化。(生物谷Bioon.com) 编译自:'Selfish' DNA in animal mitochondria offers possible tool to study ag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