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我学者发现大豆蛋白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时间:2012-11-02 17:06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或可用于提高黄淮地区大豆品质
本报讯 国际学术期刊《理论与应用遗传学》日前在线发表了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卢为国关于大豆蛋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卢为国在以《大豆中控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为题的研究论文中,报道了两个大豆水溶性蛋白的QTL位点,根据目前的文献检索结果,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来源,大豆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黄淮地区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产区。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但黄淮地区的大豆在提取分离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时存在得率较低的问题。
 
据研究人员介绍,之所以会出现得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黄淮地区大豆中的水溶性蛋白含量较低。因此,发现控制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基因,通过遗传改良方法培育高水溶性蛋白对于提高整个黄淮地区的大豆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该问题,以卢为国为首的河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团队,利用高蛋白×低蛋白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在大豆第8染色体上定位了2个控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QTL位点(qsp8-4与qsp8-5),可在多个环境中表达,最高可解释表型变异18.2%。
 
卢为国告诉记者,育种专家可以利用这2个位点开展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具有高水溶性蛋白特性的大豆品种,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品质。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卢为国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史俊庭)
 
《中国科学报》 (2012-11-02 A4 综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