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4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了名为“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计划,简称为脑科学研究计划(BRAIN)。其实自从上世纪末十年至今,多国已很重视脑科学的研究,也出台了多个支持脑科学研究的计划,甚至也有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此次美国推出的BRAIN计划有媒体认为其规模同样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提并论)类似规模的脑研究计划,例如“人类脑计划”(该计划设定的目标为“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既然已有如此规模的大型脑科学研究计划,为何在2013年欧洲和美国陆续又推出了脑科学方面的大型研究计划?所以本文对一些重大脑科学研究的计划进行了梳理,旨在通过这些计划设置的目标的纵向比较来阐明今年新出台的脑科学研究计划的新意。
重大脑科学资助计划简析(1)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率先提出并实施“脑的十年”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随即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日本也全面启动了庞大的“脑科学时代”国家科研计划等。国际基本上是从上世纪末开始重视脑科学的研究。本文对此期间,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因为脑科学研究领域呈现美国、日本、欧洲三足鼎立的形势)出台的一些重大脑科学研究计划进行简要介绍,旨在通过各计划设立的目的之间的比较来阐明为何今年欧、美仍进一步资助脑科学的研究。 1 重大脑科学资助计划列举 1.1 美国“脑的十年”计划 1989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自1990年1月1日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命名为“脑的十年”(Decade of the Brain)。欧洲的国际脑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Brain Research Organization,IBRO)随即积极响应了这一计划,并期望通过参与团体和个人鼓励各自政府支持这一决议,使脑的十年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的决议。 该研究计划确定的研究任务包括神经遗传学、神经功能的恢复、记忆减退及记忆障碍的研究、行为神经学、神经免疫学等,由此可见该计划重点是保护脑、防治脑部疾病。 1.2 “欧洲脑十年”计划(Ten-Year Plan for EC Brain) 1991年,欧洲推出的该脑计划侧重点在于保护脑和了解脑。 1.3 人类脑计划 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神经信息学工作组建立,参与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19个国家,欧洲委员会也作为正式成员参加。1997年人类脑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美国20多家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参加了这个研究计划。2001年10月,我国成为参加此计划的第20个成员国。此计划的目的是组织和协调全世界神经科学和信息学家共同研究脑、开发脑、保护脑和创造脑。 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目标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使神经科学家和信息学家能够将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联系起来,建立神经信息学数据库和有关神经系统所有数据的全球知识管理系统,将不同层次有关脑的研究数据进行检索、比较、分析、整合、建模和仿真,绘制出脑功能、结构和神经网络图谱,从而解决目前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海量数据问题,从基因到行为各个水平加深人类对大脑的理解,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的目标。 1.4 日本“脑科学时代——脑科学研究推进计划” 随着欧美都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脑科学研究计划,日本于1996年推出了“脑科学时代”(The age of brain science)计划。该计划拟在20年内,以每年1 000 亿日元(约8亿美元,也有统计数据表示日本每年在脑科学研究上的总投入是300亿日元)的支持强度(该预算是该国“超级钢材料开发计划”的10倍;同期,美国在脑科学研究上的投入达1 200亿日元每年,在该计划出台前日本在脑科学研究上的投入仅100亿日元,约为美国的十二分之一),大力推进脑科学研究。 该计划从“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这三个脑科学领域来推动日本脑科学。在“认识脑”领域战略目标为“阐明脑功能”,在“保护脑”领域战略目标为征服脑疾病,在“创造脑”领域战略目标为开发仿脑计算机。日本的计划把创造脑提到了和了解脑、保护脑并重的地位。 1.5 OECD启动大脑研究项目 2005年8月,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科学论坛上,与会的七个成员国组成国际神经信息学合作团队(INCF,International Neuroinformatics Coordinating Facility),启动大脑研究项目,旨在提高对大脑的理解,有望使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症、阿尔茨默氏症,以及治病抑郁或精神分裂症等)的预防和治疗获得突破。 (未完待续) (游文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