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似与心脏不相干的症状最容易忽悠患者” 不少心肌缺血患者(尤其是初发患者、老年患者),并不一定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是表现为肩背疼、下颌疼、胃疼、牙疼等看似与心脏不相干的症状,令他们常常走错门诊,耽误了治疗。这些最忽悠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1、腹痛 持续的中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是最容易被误诊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得了胃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通常会到消化科看病,经一系列检查却找不出病因,从而延误了心肌缺血的最佳治疗时机。洪长江建议,心脏病高危人群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在排除冠心病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 2、牙痛 有相当一部分心绞痛患者会表现为牙痛,典型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却并不明显,这在医学上称为“心源性牙痛”,主要是由于发生心肌缺血后,邻近神经的一种牵涉疼痛。 3、肩背痛 心绞痛除了会反射在上腹部和牙齿外,还会引发另一些牵涉性疼痛,主要包括下颌部、左肩部、背部以及指尖疼痛。尤其是下颌痛或背痛和胸痛一起发作时,要格外引起警惕,这是心肌缺血后引发的牵涉痛。 4、胸闷、恶心 胸部不适,尤其是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心绞痛的另类表现。医生在诊断时一般会将胸闷和心绞痛列入同等重要的考量地位。 洪长江提醒:“除心绞痛外,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头晕、出冷汗、胸闷、烦躁甚至静息时有呼吸困难等,均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特别提醒 定期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病变 洪长江提醒,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嗜酒、肥胖者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到心脏专科门诊做检查,除了做心电图外,还应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血管成像或冠脉造影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冠脉病变,防患于未然。 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治疗,避免发生心梗等意外事件。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