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大连“杂交构树”试管苗伴随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了太空搭载实验。如今,9个多月过去了,“太空构树”种苗培育情况良好,目前有关植物方面专家正在对“太空构树”进行筛选和培育,不远的将来通过工厂化育苗的方式将筛选出的变异后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搭载“神六”的大连“杂交构树”试管苗愈伤组织(即细胞群)是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进的。昨日,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杂交构树”太空种苗仍在“神六”种苗的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里进行研究、培育。 截至目前,有关专家已经从“杂交构树”中提取了5个基因,在国际基因库中成功注册,为我国增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资源。 “杂交构树”浑身都是宝 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杂交构树”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具有突出抗逆性的速生丰产树种,通俗地说就是从其他物种中提取特殊基因移植到普通构树上生成的。“杂交构树”具有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特点,在干旱、瘠薄的土地及盐碱地上均可正常生长,在种植当年即可砍伐,当年树高约3米、胸径约6厘米。 “杂交构树”能迅速绿化荒山、荒坡、荒滩和盐碱地。此外,该树的树叶、树干、树皮、树根均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树叶可以做成粗蛋白动物饲料,树皮可用于造纸,树干可以制成家具,树根可以入药。 太空搭载获得“良种” 据介绍,随“神六”进行太空搭载的共有12支太空试管,搭载了5类种苗,其中构树种苗2支,这是为了增大种苗在太空中的变异几率。 种苗从“神六”飞船上取下后,中科院专家将它们切割后分别种植在经过高温杀菌消毒的培养皿中,培养皿中的琼浆会先代替土壤,让小苗自然生长,成长到一定程度的种苗再栽到土壤中进行培育。 “将‘杂交构树’试管苗送上太空,希望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和多辐射等特殊环境影响下,刺激试管苗细胞发生地面难以实现的稳定基因变异,然后通过对这些变异种苗的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再经地面培育后形成良种,在全国推广。”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称,太空搭载构树种苗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无法在大连以北的低温盐碱地生长的“宝树”引向全国,让太空变异后的树苗能够适应北方艰苦的种植环境。 “杂交构树”已在连试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在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构树研发中心,去年开始进行“杂交构树”试种实验,目前,“杂交构树”已在大连普兰店、金州、旅顺等地的荒山、荒地、盐碱地种植,成活率在95%以上。 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搭载“神舟六号”返回地面的“杂交构树”试管苗愈伤组织发生的变异,需要经过二至三代的繁殖,即需要2至3年的时间,方能看出此次变异的成果。中科院将在第一时间将此次搭载获得的新的优良品种引入大连,在大连进行工厂化育苗,并进行全面推广。 大连市林业局称,“杂交构树”的推广对加快大连荒山、盐碱地绿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