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克隆再生

复旦校友发现多功能成体干细胞新资源

时间:2006-07-15 01:23来源:生物通 作者:admin
        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离获得了一种新的成体干细胞资源,这些细胞有潜力分化成若干种细胞类型。如果他们培养这些细胞的方法能够大规模使用,并证明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动物和人类研究,那么将来就可能供应治疗各种疾病患者所需的组织,这些疾病包括末梢神经疾病、帕金森症和脊髓损伤。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华人科学家徐晓伟(Xiaowei  Xu)。他和同事将他们的发现公布在最新一期的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

        之前,研究人员已经知道毛囊是成体干细胞的一个源泉。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徐博士和他的同事从头皮组织中分离并培养出一种新型多功能成体干细胞。(头皮组织由美国健康研究院的协作人类组织网络提供)

        这种多功能干细胞能够长成“毛球”(hair  sphere)。在将来源于这种“毛球”的“粗加工”细胞用不同类型的生长因子培养后,研究人员能让这些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和黑素细胞。

        分化的细胞具有特定细胞类型的标记物,并证实能在培养的组织中正常行使功能。例如,14天后,黑素细胞介质中的20%到40%的细胞表现出了黑素细胞特有的网状形状。这些新细胞还表达了色素细胞特有的生物标记物,并且当放置到一种人工的人类皮肤结构中时制造出了黑色素,并对来自正常上皮细胞的化学信号作出相应。

        14天后,神经细胞系中约10%的干细胞长出了树突并表达了神经元特有的蛋白质。而且,这些细胞中有神经递质谷氨酸,但检测不到多巴胺。

        在第三个细胞系中,生长在肌肉介质中的80%的干细胞分化成了平滑肌细胞。这些新肌肉细胞还能在被放置在胶原质混合物中时发生收缩。

        总的来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人类胚胎干细胞介质能够用于分离人类毛囊的多功能成体干细胞并培养出新细胞类型。徐博士表示,尽管这项研究只是个开始,但是这些发现意味着人类毛囊可以成为一种易获得的个性化的干细胞资源。

        徐博士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该校已经于2000年和复旦大学合并),并获得MD学位。1996年,徐在美国Wake  Forest大学Bowman  Gray医学院获得PhD。之后,他成为宾西法尼亚大学医院临床和解剖病理学的一名研究人员。(生物通记者杨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