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报告内容

时间:2006-07-16 22:51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admin
  第36届COSPAR大会各个科学委员会的报告内容

  (1)总报告概述

  至征稿的截止日期,会已经收到从各个国家寄的3700多篇论文摘要。按摘要数的多少,各个研究委员会的摘要数为:地球和行星大气包括参考大气的空间研究委员会724篇;太阳系空间等离子体,包括行星际磁层委员会706篇;空间天体物理委员会683篇;球表面;气象和气候的空间研究委员会384篇;空间生命科学委员会370篇;太阳系的日月系统,行星和小物体的空间研究委员会354篇;各科学小组总354篇;空间基础物理委员会93篇以及空间材料科学委员会43篇。科学程序委员会将这些摘要中的2249篇安排为口头报告,另外1461篇安排为张贴。它们分别为摘要总数的60.6%和39.4%。

  从我们接收到的摘要的篇数地球和行星大气包括参考大气的空间研究委员会的篇数最多,它反应了最近在行星大气方面的成果比较多。第二多的太阳系空间等离子体,包括行星际磁层委员会的摘要,它包含了行星际磁层。加上太阳系的日月系统,行星和小物体的空间研究委员会中的有关月球、行星和小物体的空间研究的摘要数,可说明行星探测是目前空间科学研究的主要热点。

  为了更进一步反应近几年来空间科学研究的最新成绩,科学委员会组织了五场交叉学科的报告会,并请各个专业委员会主席从他们征集到的摘要题目推荐向大会提供热点报告的题目。



  (2)交叉学科报告会

  在这个大会,科学程序委员会将邀请几位国际著名科学家为空间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如中国载人飞船的应用系统;土星探测Cassini-Huygens探测项目;火星过去或现在有无水和有机物;伽马射线爆的起源以及对地观测卫星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等重要项目的最新成果做大会报告。报告会安排在开幕式的第二天的星期二到星期五的每天上午开会前的8点半到9点一刻四个交叉学科报告会,另外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报告会安排在晚上9点到10点。

  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无疑使中国进入世界上仅仅具有将宇航员送上天的三个空间大国的行列。在这个交叉学科报告中光电研究院副院长和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主任顾逸东院士将介绍中国神州栽人飞船在对地观测、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天文和空间环境的观测结果和中国下一步的计划。

  土星、土星卫星和土星磁场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在这个交叉学科报告会中,欧空局欧洲航天技术中心Huygens飞船的首席科学家Jean-Pierre  Lebreton  教授,将介绍Huygens飞船如何着陆土星,并开展大量实验所取的结果。美国宇航局加州喷气推动实验室Cassini飞船的首席科学家Dennis  Matson教授,将介绍Cassini飞船进入土星轨道,回绕土星74次,并飞越七个不同土星月很近近百次,所探测到的土星、土星月和土星磁场等重要参数的研究。

  火星在过去或现在有无水和有机物,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法国西部港市南特大学,行星和地球动力学实验室,Christophe  Sotin教授在此次交叉学科报告会上介绍火星探测项目的新成果-水和有机物的探查  另外本报告还介绍火星的探测历史

  伽马射线爆的起源是空间天文中的重要课题。美国宇航局,哥达空间飞行中心,Neil  Gehrels教授将阐明伽马射线爆的起源是空间天文中的重要课题。并介绍SWIFT利用不同波段(伽马射线、X射线、可见光和紫外波段〕探测方法共同观测伽马射线爆。2004年10月7日发射,在2年内观测到200多次伽马暴,为伽马射线爆的综合研究提供大量新成果。最后武汉大学遥感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德仁院士将介绍国际对地观测卫星的科学和各种应用问题。和中国利用多探测器、多平台光学合成孔径雷达的遥感数据的融合和集成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对地观测中的应用。并向各处提供不仅仅是资料而且报告各种信息和服务。

  由于这些报告内容反应了当前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具有最突出成就,而且是各个不同科学委员会共同感兴趣的交叉学科,因此这些报告无疑将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



  (3)热点讨论报告

  有关生命科学研究委员会20篇。其中以微重力的影响和人造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最多,共有8篇论文,包括:太空飞行后酵母对酒精承受能力、植物对重力感知度、生物再生生命支撑系统、生物圈模型、月球-火星生命支撑系统、火星环境下男以及女航天的主观和客观压力的比价.具体有:太空飞行后酵母对酒精承受能力的下降、植物对重力感知度的噪声放大、RNA过程与拟南芥属的非生物环境响应的联系:多脉苷酰因素的作用、鼠科动物骨细胞排列作为空间飞行诱发的、对暴露于次致命剂量伽马射线中的肺细胞的细胞循环和调节蛋白质的分析、将来有一天航天员可以当作返回样品嘛?、进化了的恒星环境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利用亚毫米光谱阵列寻找星际嘧啶、火星UV辐射气候的模拟及其对  巨球菌的效应、.节肢动物的耐辐射能力、可控制生态生命支撑技术的复杂实验系统、欧洲的封闭生命支撑系统、由长期暴露于和平号轨道站上的西红柿种子生成的西红柿苗的生物及生化效应研究、用于轨道和深空的可充气温室、长期处于空间的西红柿的显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的变化、以空间基地有机垃圾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生物再生生命支撑系统BIOS-3中封闭程度的增加、物质周转增强的一些可能性、生物圈模型-新的教育研究平台、俄罗斯火星空间飞行背景下作为封闭生命支撑系统的一部分的植物产出、可再生生命支撑系统圈:月球-火星生命支撑系统测试结果、可再生生命支撑系统圈:月球-火星生命支撑系统测试结果、可再生生命支撑系统圈:月球-火星生命支撑系统测试结果、在轨心理:2个空间站的结果、情绪和社交氛围中文化、地面-空间的的差别:2个空间站的结果、和国际合作者一起工作的美国项目控制人员面临的文化挑战



  (4)国内热点讨论报告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mmittee  for  Space  Research  简称COSPAR)全会每2年召开一次,其研讨内容涉及到从地球表面、月球和行星、地球和行星大气、空间等离子体、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空间材料以及基础物理等领域。该大会报告反映了这些领域在当时的国际最高水平。中国科学家向大会提供了热点讨论报告数十篇,这些论文报告代表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研究热点,反映出我国目前在这些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这些热点报告主要集中在地球空间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飞行以及基础物理研究等主要方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从1992年起,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已经建立起来。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技术、通信、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在载人航天神舟系列工程中,我国安排了较为系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成果的推广,空间应用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国研制与试验载人飞船,对空间科学与应用的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在我国的神舟4号飞船上进行了植物试管苗的太空飞行试验,返回地面后,对其进行了细胞学、生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同时,对空间环境与微重力环境对植物试管苗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利用空间飞行试验研究在空间飞行对酵母乙醇的耐酒精性能的变化。在经过第二十二颗返回式卫星搭载18天后的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飞行后酵母的形态和葡萄糖消耗没有明显变化,酵母的酒精耐受能力下降。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并探讨其机理。为了探索空间基地有机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在研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其产能的因素。可控制生态生命支撑技术的复杂实验系统可以用于可控制生态生命支撑系统(CELSS)的植物-人类综合实验以及材料封闭循环实验的测试平台。这种测试平台的成功研制为将来的可控制生态生命支撑技术的大规模综合研究提供一个必要的条件。目前,大量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如空间通信、导航以及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等已成为“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发展载人航天还可以带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国安排了较为系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家向COSPAR大会提交的论文报告包括近年来中国在卫星地面观测研究、太阳系的日月系统研究、大气和对流层的空间研究、空间等离子体研究、空间天体物理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和空间基础物理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些报告使与会科学家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加强这些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