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朱国萍:在“科海”中尽情畅游

时间:2006-08-05 08:20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admin
        见到朱国萍博士时,她正在安徽师范大学生化楼的实验室里,指导着研究生做实验。    

        朱国萍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于安徽合肥市,中学就读于合肥一中。“这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的母校,我们还是校友呀。”朱博士微笑着说。

        朱博士告诉记者,尽管很小的时候憧憬长大了要做科学家,但真正立志走上科研之路还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特别是在国家“863”项目“葡萄糖异构酶的蛋白质工程”研究过程中,朱博士首次获得有意义突变酶,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际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剑桥大学主编的蛋白质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杂志《Protei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上,并一直受到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引用。    

        朱国萍主要从事蛋白质功能演化的分子机制、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她与世界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Antony    M.    Dean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她告诉记者,在研究中,Dean教授一直是自己非常尊敬的人,也是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朱国萍告诉记者,以前做学生时,想的最多的是发论文拿学位,而她的导师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真正科学家的追求和理想————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工作起来敬业投入,只要灵感来了,哪怕是半夜,他也要打开电脑进行工作。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朱国萍在体会到科学研究乐趣的同时,也一门心思地扑进了“分子”这片神奇的天地!    

        朱国萍告诉记者,她从小发现不懂的问题就喜欢去弄清楚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她最大的快乐。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近三年的博士后研究期间,她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在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后,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课题任务:在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第一次阐明了一个古老适应性进化事件的代谢基础,为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树立了典范,并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受到编委会和评审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朱国萍当年所在的明尼苏达州,属于美国的北部地区,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冬天。在实验的关键时期,朱国萍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才能回家;每天凌晨,体贴她的丈夫总是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因为当时没有车,夫妻两人要踏雪走四十分钟才能赶到家里。幸运的是,这样辛勤工作两个月后,朱国萍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对蛋白质功能进化的研究,可以大大丰富生物多样性研究,也可以为预测和控制细菌及病毒的进化方向提供重要依据,如对SARS病毒的分子进化规律的掌握等,造福人类。这项实验的突破主要是首次在世界领域,在细胞水平上重建了异柠檬酸脱氢酶35亿年前蛋白质功能演化的古老进化事件,验证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源于分子生物学和系统发生学的进化假说,为蛋白质的功能进化提供了重要例证。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朱国萍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创造性成果,多次获奖。在她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被SCI收录的论文有9篇,尤其是在重建蛋白质古老进化事件以及在阐述氨基酸变异、蛋白质的功能进化及蛋白质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对此,Dean教授的评价是:她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代表了该方向15年研究的顶点。    

        博士后研究结束后,朱国萍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安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朱国萍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芜湖作为自己的科研基地,就是因为这里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政府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和呵护。就在今年初,朱国萍还被评选为“芜湖十大女杰”。

        让朱国萍感到欣慰的是,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支持下,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得以顺利成立;而她的研究课题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资金的支持。现在,朱国萍和她的团队正努力向大分子领域的更深处进军!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