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基于认知的信息处理”学术报告会举行

时间:2006-08-05 08:20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作者:admin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在清华大学信息大楼举行“基于认知的信息处理”学术报告会,吸引了百余名相关专业人士参加,演讲和讨论从下午两点持续到近六点,论题引起比较深入的交流探讨。  

  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之信息技术中,把“智能感知技术”列在首位,反映了当前以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生命和认知科学为主导的智能技术革命的重要性。YOCSEF适时地组织这次学术报告会,邀请了在认知的生理基础研究和在认知信息处理领域取得探索性成果的著名学者,阐述他们在认知过程和基于认知原理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报告会向我们生动地传达了这样一个基本概念: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为信息处理提供了基本的处理原理和目标,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促使产生越来越多不同形态的智能设施。在报告会上,从事视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毅研究员首先做了题为“认知的生理基础——认知过程中皮神经元的活动”的报告,他谈到猴脑是我们认识人类大脑奥秘的必经之路,对猴皮层细胞电生理的研究已为阐明感觉信息加工、知觉、学习记忆、注意、行为控制和一些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过程提供了丰富资料。报告系统讲述了猕猴皮层细胞的活动与知觉意识、高级认知功能等的产生机理。CCF前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史忠植老师在他的“智能科学的挑战”报告中指出,智能技术、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研制具有生物特征的智能机,将是  21  世纪高技术革命的突破口。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研究具有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为此,智能科学将通过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胡卫明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运动模式的学习与理解”,他的研究以运动模式分析是异常行为检测与行为预测的基础,报告阐述了他在反映场景知识的目标运动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多目标跟踪算法和面向异常检测与行为预测的运动模式的自动学习方法,有关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交通场景上得到了验证。  

  与会人员对本次报告会内容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会场讨论交流气氛热烈。报告会由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克和YOCSEF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史元春主持。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