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天山雪莲 夹缝中求生存

时间:2006-08-05 08:20来源:天山网 作者:admin
  天山雪莲——傲然挺立在冰雪中的西域奇花,国家二级濒危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工采挖的原因,数量急剧减少。7月20日~22日,记者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雪莲维药杯”保护雪莲大型公益科考活动,在博格达峰下目睹了天山雪莲的境遇。  



  人为采挖  难觅雪莲踪影  

  7月20日,记者一行36人组成的“保护雪莲大型公益科考队”,从柴窝堡三个岔水库出发,直抵博格达大本营。在此过程中,已很难寻觅到雪莲的踪影。  

  直至7月21日中午,赶到海拔3520米的博格达登山大本营后才看到在冰湖四周,稀疏的生长着十几株雪莲,大多尚未开花。下午,当地二十几位牧民在“保护雪莲”的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表示要保护雪莲。  

  随行的牧民木合答立汗(音)曾经采过上千株雪莲。他透露,1993年7月,他上山一次就砍挖了200多株雪莲。以1.5元~3元卖到乌鲁木齐二道桥。“2000年,自治区草原站宣传保护雪莲,我就再没有采过。”  

  为了应对每年七八两月越来越多的游客,天山牧场的牧民多里坤今年特意在博格达登山大本营搭起两个毡房。他经常看到很多来采挖雪莲的人,每次都能装四五尿素袋雪莲回去。  



  全球变暖  野生雪莲  

  除了人为过度开采,近几年气候的不稳定,全球变暖也是野生雪莲的致命伤。白杨沟牧业气象站站长普宗朝说,近几年来,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天山山脉积雪面积逐渐减少,积雪时间也相对缩短。近10年来,雪线上升,适宜雪莲生存的环境不断缩小。目前在天山海拔3000米以下已很难看到野生雪莲。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的野生雪莲,再受到人为的过度开采,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员李维东,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的调研。李维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变暖这个趋势在继续,“天山一号冰川自1959年以来一直处于退缩和减少的状态:其厚度累计已减薄8米。气候变暖导致高原生物数量降低是个世界问题。2004年3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就发表气候变暖的专题报道,提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高山动植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拯救雪莲  官方民间在行动  

  拯救保护天山雪莲的工作迫在眉睫。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朱福德介绍,今年6月底,《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草案)》已提交自治区人大审议。“如果条例通过后,惩治盗采分子就有法可依了。”  

  除政府关注,民间也发起了保护雪莲的活动。今年7月10日,由新疆数家企业发起的“保护雪莲协会”宣告成立。“保护雪莲协会”旨在开展科普宣传,普及保护雪莲的知识。新疆保护雪莲协会会长饶峰说:“1999年,我们在海拔2000米的天山就能看到雪莲,如今,必须攀上3500米甚至更高的雪山上才能看到雪莲。保护雪莲是我们的责任。”  

  目前,推广人工种植雪莲成为保护天山野生雪莲的另一个重要举措。200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北京过程研究所、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共同实施“新疆雪莲大规模快繁苗种植试验项目”。7月22日中午,记者在位于天池海南1927米海拔处的天山雪莲种植试验基地,见到了人工栽培的15亩雪莲。  

  博格达环境监测站雪莲项目组组长苏辉明告诉记者,人工雪莲和野生雪莲的药用价值相同。“不同的是,人工雪莲从种子发芽到开花只需2年,而野生雪莲的生长期则需8年。野生雪莲只开一朵花,而人工雪莲可开多头花(1朵~3朵)。”



        天山雪莲作为一种珍贵资源,面临物种灭绝的危机。"只有保护好雪莲资源才能开发好雪莲产业",更加关心雪莲的生存状态,才能保护濒临灭绝的天山雪莲。  

        新疆保护雪莲协会会长饶峰通过多年对雪莲的关注,亲眼见证了雪莲命运的变迁。1999年,我们在海拔2000米的天山就能看到雪莲,2002年,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才能看到雪莲,到了2005年,找雪莲必须攀上3500米至4000米的雪山"。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始积极寻找"保护雪莲、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综合解决方案。  

        7月21日,2006年雪莲论坛在海拔3500米的博格达峰脚下举行。中科院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企业家、北大学子(北京大学山鹰社)、志愿者共同探讨了"保护雪莲资源、发展雪莲产业"的话题。  

        饶峰说,多年来我们一直从事着保护雪莲的活动,我们在全球进行了保护雪莲大签名活动,成立了保护雪莲协会,进行了克隆雪莲的科学研究。对于雪莲的保护,我们不仅仅是在用热心与责任心推动。  

        目前,雪莲维药已经建立了与中科院和加拿大生物科学家合作的长效机制,已成功在实验室中实现了雪莲花的基因克隆,正在检测克隆雪莲与野生雪莲成分与功效的异同与比对工作,一旦证实克隆雪莲能达到野生雪莲的成分和功效,就可以投入雪莲的批量工业化生产,从而实现对野生雪莲最有效的保护。对于雪莲研究的最终成果,雪莲维药将以各种灵活、积极的合作形式推动产业相关企业对这巨大知识产权成果的共享。  



        近日,在新疆天池南岸,6朵人工栽培的雪莲花竞相绽放。这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新疆天池风景区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申请的“新疆雪莲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项目所结出的硕果。

        2003年,项目组在新疆天池南岸建立了雪莲种植实验基地。目前,在天池南岸海拔1912米的大东沟开辟了15亩雪莲种植实验基地。据悉,野生雪莲从种子发芽到开花一般需要4~5年时间,而项目组人工栽培的雪莲,仅3年就已开花。预计到8月雪莲花盛开的季节,会有更多的雪莲花盛开。该项目是以稳定高产的雪莲细胞系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生物反应器进行规模化组培快繁,实现各个环节相关技术的有机集成,解决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快繁种植新疆雪莲的关键问题,并针对濒危、珍稀药用植物,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并重,以期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医药、化妆、保健、旅游等行业对于珍稀药用植物的需求,并使野生雪莲得以保护。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