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上海交大研究发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文章

时间:2006-11-06 21:48来源:生物通 作者:admin 点击: 261次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的研究人员利用动物模型证实了血红素加氧酶-1(HO-1,heme  oxygenase-1)介导的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对气道变应性炎症(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AAI)的拮抗作用,这说明了HO-1具有抗炎症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7.412)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夏振炜博士,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30170988,30570798)和上海市科委项目(批准号:  44119662)资助。

链接: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6,  177:  5936-5945.

Heme  Oxygenase-1-Mediated  CD4+CD25high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1  



        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将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CO和游离铁。HO有三种同工酶,HO-1为诱导型,而HO-2和HO-3呈结构性表达。HO-1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应激蛋白,具有抗炎、抗凋亡、抗增生效应。各组织细胞中HO-1受不同的应激而诱导,通过上调HO-1基因表达来防御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凋亡。HO-1的细胞保护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涉及CO、NO等信号分子,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NF-κB与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介导。

        在这一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比较经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锡-原卟啉(SnPP,  Sn-  protoporphyrin)、卵清蛋白(OVA),以及hemin和SnPP复合使用致敏的小鼠模型中HO-1介导的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对AAI的抑制作用,发现对于一般的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ALF,  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特异的嗜酸性粒细胞(EOS,  eosinophil)的气道反应、airway  eosinophil  infiltration、OVA特异性IgE水平和细胞数量,hemin组都要比OVA组,SnPP组和hemin  SnPP复合组低。hemin和SnPP重复施用可以增加肺部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但是hemin小鼠中HO-1的活性最高。

        CD4+CD25highT细胞百分率和抑制功能,以及Foxp3  mRNA的表达在用hemin可以明显增加,并且通过SnP可以消减这种作用。而且肺部IFN-/IL-4  mRNA的比率在hemin小鼠要比OVA组和SnPP组的高,CD4+CD25highT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不能在Hemin施用的IL-10缺陷小鼠中起作用

        总而言之,这些小鼠模型说明HO-1具有抗炎症作用,这种作用也许是通过IL-10的分泌和CD4+CD25highT细胞百分比的增加来实现的。这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炎症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生物通:万纹)

附:

        夏振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副处长。

      199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儿科学博士学位;1998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综合医学研究所人类遗传学研究部门为外籍研究员。获2003年度“第四期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三类资助。现担任《临床儿科杂志》和《中国微循环》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儿科杂志》常务编委。

        多年来在儿科前辈俞善昌教授指导下,带领课题组围绕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防治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控机制,对血红素代谢限速酶-血红素加氧酶及其同工酶的结构、锡-原卟啉抑制血红素加氧酶活性降低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红素加氧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抗炎、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作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

        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和发展基金项目各1项,交大—二医大合作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课题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并在中华医学英文版、中国科学、实验生物学和临床儿科学等杂志发表论著3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系列研究”获2000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