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背景下,中国的技术中介机构基本依托科研机构或企业而生,技术中介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技术转移也缺少市场的认可和生存条件,技术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比技术创新其他要素,技术转移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由此严重影响了创新体系的建设。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技术转移产业,建立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技术中介企业,不仅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创新体系的建设,有效地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与帮助! 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简称科威公司)是以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背景,以现代服务业为领域,以国际技术转移为主营,于2002年成立的国内最大的技术中介企业! 技术转移是高智力的现代服务业。有别于其他中介,技术中介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极高,由于技术商业化的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使得技术中介难度大、时间长、收费难等问题更加突出,这是导致技术中介行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针对技术转移的难点和问题,科威公司经过4年多的努力,连年盈利,实现了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探索出了业务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经营人才,在国际上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目前正在为成为世界一流技术中介与技术经营机构而努力。 科威公司的业务模式 1.技术集成与转让 技术集成是结合多方面技术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技术或产品的技术开发方式。科威公司利用自身技术集成能力,在实践中创造了国际技术集成开发的模式:首先将技术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包,由科威公司组织,联合国内和国外知名的研究开发机构协作开发;或者通过购买或委托开发的方式,从国外引进小试技术,然后在国内组建一支由各方面的权威组织或专家组成的团队,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出工业化技术。通过这种模式,科威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并面向全行业提供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机构的平台作用,打破技术垄断。 例如:L-苯丙氨酸是一种甜味剂,广泛用于食品的生产。生物法合成L-苯丙氨酸具有污染低、成本低的优势,但该技术一直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垄断。科威公司从欧洲一家专门开发微生物菌种的企业引进了高产菌种,并组建了一支包括工艺、工程、微生物等专业人才在内的队伍,完成了该技术从小试到工业化的开发,掌握了全套生产技术,并已成功转让给福建某企业。 再如,大量中小纸厂是我国造纸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污染严重而面临关停的局面。“无污染酸法制草浆” 技术是一种低污染、低成本的麦草制浆技术,能有效帮助中小造纸企业摆脱困局。对于这样的技术,让中小纸厂自己开发是不现实的。科咸公司引进了欧洲某公司的小试技术,组织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以及来自业内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技术攻关。在开发过程中,联合日本丰田公司、天津轻机进行设备的开发,并与山东某大型造纸企业合作建立中试基地。该技术开发成功后,将向全国中小纸厂推广应用,从而以很低的开发成本实现全行业技术升级,使众多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2.技术集成开发平台 在技术集成方面,科威公司的另一种服务模式是建立技术集成的平台。 某些类型的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对开发资源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根据这类技术的特点,建立一个开放式的集成开发平台开发系列技术,或者为开发此类技术的企业提供软硬件配套设施以及国内外技术信息和资源,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科威公司与国内某研究所合作建设的生物发酵技术集成平台就是这种模式。以该研究所的技术力量为主,结合科威公司所掌握的国际技术资源,开发一系列生物发酵技术,并由科威公司承担技术推广和转让工作。同时,该平台所拥有的软硬件资源是开放的,其他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发新技术。目前,该平台不但服务于国内生物化工企业,还吸引了国外的客户,目前正在与印度某公司洽谈技术转让合作。 汽车制造业是最能体现工业技术集成概念的产业之一,因此汽车制造水平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科威公司与清华大学汽车系合作建设了氢能汽车技术集成平台,助力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产业化。该平台包括多个子平台,涵盖了整车开发的各个部分,并拥有一个氢能汽车示范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会有一批以氢气为燃料的公共汽车运送客人,而这个氢能汽车示范园就是这些汽车的大本营。 3.一站式技术转移服务 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信息、专家、渠道、合作伙伴等各方面资源。科威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转移服务,包括:国际技术查寻和比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估和验证;商务谈判;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技术合作伙伴开发等。企业只需提出要求,科威公司就能为它设计出一套或多套技术转移方案供企业选择,并帮助企业找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这就是科威的“一站式”服务。 郑州某公司欲引进维生素B2生产技术,科威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技术筛选、评估、谈判、签约、验证等,很快就让该公司找到了满意的技术,并签署了合同。该项目技术交易额近400万元,项目总投资5000余万元,投产后年产值达1.2亿元;浙江某制药厂也通过科威公司引进了Beta-胡萝卜素生产技术,该项目技术交易额为300万元,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投产后年产值3500万元。科威公司凭借专业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 科威公司的CDM事业部也是一站式服务的典型。随着《京都议定书》在去年生效,二氧化碳减排交易迅速成为热点。很多企业都想通过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减轻财务负担,但是由于《京都议定书》的规则相当复杂,对于自己的项目是否达到CDM(清洁发展机制)的标准、减排量怎么计算、怎么交易或者卖给谁等等问题,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清楚。科威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核研院成立了CDM事业部,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包括编制项目设计文件(PDD);帮助项目取得DNA的批准;选定DOE,完成项目的审定、核查、核证;完成项目在EB的注册,获得CERs;联系国外买家并达成交易等。不但解决了企业难解的技术问题,还直接为企业找到买家,一下子降低了企业进行二氧化碳减排交易的门槛,不再为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换钱的二氧化碳干着急了。现在,CDM事业部已完成了世界银行、亚行和中国政府委托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和中国CDM方面的几十份研究报告;风力发电、垃圾填埋、HFC23焚烧处理等几十个CDM项目的PDD编制;为国外买家进行潜在CDM项目的调查和评价;多次主办UNFCCC、UNDP和中国政府赞助的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完成了十几个项目的案例研究;并承办了首届中国CDM大会。在这些项目的运作中,“一站式”服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4.面向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服务 科威公司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产品和技术上的合作。科威先后与Honeywell、Air Products、奔驰汽车技术公司、LG化学、三菱重工、丰田通商等国际著名企业,以及欧洲创新驿站、法国创新署、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Yet2等同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组织各种技术或商务交流活动,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创造机会。2004~2005年两次组织国内中小企业与德国纳米技术企业对接活动,2005年组织浙江、山东等地汽车零配件企业与德国奔驰汽车技术公司对接活动,2006年组织国内生物技术企业与法国2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进行洽谈和交流。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合作成果。此外,科威公司也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公司网络,清华阳光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顺利进入波兰、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 科威公司的新闻亮点 1. 科威公司是技术中介市场化的先锋 我国大部分技术转化工作是由大学和研究机构内设的行政机关、政府授权的社会团体等机构完成的。非市场化的技术中介机构至今虽仍然是主流,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取得了从政府到行业内的一致认同。然而多年以来,技术中介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社会对技术中介的认可程度仍然较低,如何在市场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技术中介面前的两道难题。 2002年,科威公司以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一支高素质的团队进入这个行业,决心走出一条技术中介市场化的路子。科威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在与客户的沟通中,科威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服务对客户是否有价值,有价值的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获得收益。经过多年积累和总结,科威的服务内容日趋完善,提出了技术代理、技术贸易、技术集成等业务模式,明确服务对象和收费标准。如今,科威公司完全市场化经营,每年的收入可达500万元并稳定增长,用自己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下技术中介的生存之道,在技术中介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 人才是科威发展的基石 和其他中介服务员相比,技术中介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不但要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懂技术,还要有商业头脑,擅长发掘技术和市场的接合点,从中寻求商机,算得上是“文武双全”。在国外,他们被称为“技术经理人”。我国技术中介起步晚,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严格地讲,我国还没有形成技术经理人这样一个职业群体。而同时行业发展缓慢造成的人才流失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小企业人力资源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是老板加秘书,做的基本上是投机生意。科威公司创立之初就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经过这些年的培养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技术经理人队伍,成为科威公司发展的基石。现有30人中多位骨干都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绝大多数都有本科以上学历,有博士2人、硕士10人。他们不但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还洞悉企业需求,使科威总能在技术和市场之间发现潜在的机会。 专项对于机构自身能力提升和促进技术转移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 1.“科委专项”督促公司加强了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 “科委专项”注重机构能力建设,在项目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了机构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对公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以往完全依靠企业本身的自觉性,公司培训和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和规范。专项下达后,公司按照协议要求制定和实施了培训计划和制度建设计划,并且切实取得了效果。现在,公司已经认识到了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把这项工作列入年度的重点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