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五味子科降三萜化学研究进展

时间:2008-12-26 11:15来源:《欧洲化学》 作者:bioguider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研究员课题组与朱华结研究员课题组及其他合作者共同在著名杂志《欧洲化学》(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2008,14:11584-11592)上发表了五味子科降三萜化学研究学术论文。该文报道了从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降三萜红花五味子二内酯C以及四个其他的降三萜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利用GIAO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2d,p)//B3LYP/6-31G(d)水平上计算的13C NMR数据比较,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化合物红花五味子二内酯C的结构;利用DFT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的水平上,通过过渡态能量计算,从计算的角度阐明了小花五味子二内酯D和红花五味子二内酯C关键的生源步骤;并根据该新的生源机制,对其他可能形成的产物进行了预测。
 
据悉,孙汉董研究员课题组长期以来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郑启泰、吕扬教授等合作,利用X-衍射解决了许多五味子科植物中结构复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近年来,与朱华结研究员合作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手段,解决了五味子科植物中一些三萜类化合物特殊基团构象问题,并已在Organic Letters以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此次合作,通过利用过渡态能量计算对五味子科降三萜关键的生源步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来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欧洲化学》(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Volume 14 Issue 36, Pages 11584 - 11592,Wei-Lie Xiao,Han-Dong Sun)
 
更多阅读(英文)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