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2005年7月14日Nature中文摘要(2)

时间:2005-12-22 23:08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儿时脑子最好使

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中,在新生命出生后早期阶段,存在迅速的信息联会,而后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信息的联会大大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我们并不知道。一般认为,经验导致联会数量的增加,这在新生命出生后早期阶段肯定是正确的,但对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鼠所做的研究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相径庭的画面。长期的感觉剥夺可通过降低脊椎神经消除的速度来增加树状脊椎神经的数量(从而增加联会连接的数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似乎一个个体的经验越多,其大脑中联会消失的也会越多。这些结果突出反映了儿童时期当大脑能够胜任其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在塑造神经连接中的重要性。


干细胞疗法治疗神经疾病的潜力

干细胞疗法在治疗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神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瘤和缺血性中风等)中的应用潜力似乎是有限的。复发性炎症很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和移植的细胞。但在一个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多效前体干细胞”能通过保持未分异的特征和产生预料之外的免疫一样的功能来促进神经保护。未分异的细胞在多次炎症之后能够存活下来,说明它们对这些疾病可能毕竟还是有治疗潜力的。


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转位酶

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都含有大比例的转位子,能够通过一种转位酶的作用从基因组中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这样会损害寄主DNA,通常对寄主是没有好处的。那么为什么存在那么多的转位子版本呢?任何一种生物中的第一例发挥一种重要的寄主功能的转位子一样的基因,都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意外的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分离出来的转位酶DAYSLEEPER基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该工作表明,转位酶可被寄主驯化,作为基因调控的一个新机制。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