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2005年7月8日Science中文摘要

时间:2005-12-22 23:08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2005年7月8日  美国《科学》周刊309卷   第5732期   提要

参考SCIENCE CHINA 如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禽流感在青海湖

研究指出,今年春天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生病或死去的鸟类,所感染的是一株高度致病的禽流感毒株H5N1,这个毒株可能通过鸟类的迁徙传播到整个亚洲和亚洲以外的地区。刘金华(音译)和同事说,青海湖是来自东南亚、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迁徙鸟类的主要繁殖地之一。作者在这篇“简报”中分析了在青海湖采集到的几种鸟类,它们所表现的症状与被H5N1感染的家养鹅鸭中观察到的一致。研究人员还从这些鸟类中分离出几个H5N1病毒,并发现其基因组序列带有高度致病株的标记,但这些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H5N1基因组并不完全一致,意味着病毒基因组的部分在这些鸟类在东南亚过冬期间经过一些重新整合。
科学特快简报: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igratory Birds, Jinhua Liu, et al.


视觉和嗅觉参与果蝇的学习记忆过程

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有关学习过程中不同感觉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指出,同时用视觉和嗅觉信号训练出的果蝇,比用单独一种信号训练的,学习得更好。多个感官得到的不同神经系统信息需要由一个集成的方式来处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郭建增(音译)和郭爱克用热惩罚来训练拴在线上的果蝇同时响应白色平行线和酒精气味,或单独响应其中一种信号,朝某个特定方向飞行。他们发现,同时使用视觉和嗅觉信号时,果蝇学习得更有效。作者指出,这种跨通道的记忆增强和记忆传递背后的神经网路和细胞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报告:Crossmodal Interactions Between Olfactory and Visual Learning in Drosophila, Jianzeng Guo and Aike Guo


基质细胞来源的肌肉细胞

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控制一种骨髓细胞生长的方法,从而使其变成肌肉细胞,这种骨髓细胞应该比较容易地从病人而不是成年干细胞中分离出来。当科学家把这些肌肉细胞移植到有肌肉损伤的小鼠和大鼠身上后,新细胞似乎能帮助修补受伤的组织。研究人员曾将类似的方法用于来自骨髓的成年干细胞,但是干细胞的数量比这项研究中用的形成连接组织的基质细胞少得多。Mari Dezawa和同事培养了来自人类和大鼠骨髓的基质细胞,改造它们使其表达信号分子Notch的一部分。作者报告说,当这些细胞被注射到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的模式鼠身上后,新的细胞分化成成熟的肌肉纤维,并能持续协助肌肉的再生,不需要第二次移植。
报告: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Generate Muscle Cells and Repair Muscle Degeneration, Mari Dezawa, et al.


又一个高能伽马射线源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说,X射线双星能喷射出与比其能量更高、质量更大的活动星系核所喷射的类似的、极高能量的gamma射线。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以掉入黑洞的物质为能源的高亮度区域,它们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物体,通常发出与接近光速扩展的物质喷射。X射线双星通常是由一个普通星体与一个中子星或黑洞相互环绕形成的,也能展现高能量的物质喷射,但其喷射的能量通常比活动星系核的小。Felix Aharonian和同事探测到来自X射线双星的极高能量的gamma射线,这种gamma射线被认为是活动星系核喷射的一个关键特征。这些结果表明,X射线双星不仅能将粒子加速到极高的能量,而且在X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这两个高能天体物理结构间也许存在亲缘关系。
科学特快报告:Discovery of Very High Energy Gamma Rays Associated with an X-ray Binary, F. Aharonian, et al.


人类的行为引起食火鸟等动物的灭绝

来自5万年前的食火鸟蛋和袋熊牙化石的同位素线索表明,这些动物的食物在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不久后有所改变,这个发现支持了一种观点:既人类是澳洲大陆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在早期人类对原始生态系统的影响上有争议,由于气候变化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现代人类大约在5万年前到达了澳大利亚,这比最后一个冰川时代后期的气候剧变早得多,所以来自澳大利亚的证据也许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Gifford Miller和同事分析了来自澳大利亚不同地点的食火鸟蛋和袋熊牙化石中的碳同位素比,从而得出了这些动物在相应地区食用的古植物的14万年的纪录。这些结果提示,在人类到达后不久,动物被迫吃更多的灌木,而少吃草,灌木用所谓的C3版本的光合作用,而草用C4光合作用。这个变化在三个不同的地点都被观察到,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与人类到来的时间相符。一篇相关研究评述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发现。
报告:Ecosystem Collapse in Pleistocene Australia and a Human Role in Megafaunal Extinction, Gifford H. Miller, et al.
研究评述:The Remaking of Australia's Ecology, Christopher N. Johnson


可调的超导电流

一个新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将通过半导体纳米线的超导电流开启或关闭,这向集成超导体和半导体材料来制造新一代的电子器件迈近了一步。荷兰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低温电子输运的测量,他们用的结构是一个位于两个超导接触之间的砷化铟半导体纳米线。在1开氏度以下,由于邻近效应,一个超导电流流过纳米线,邻近效应指电子对从超导体渗漏到半导体中。研究人员通关改变半导体门的电位来调整邻近效应的强弱,能够使超导电流开启或关闭。
报告:Tunable Supercurrent Through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Yong-Joo Doh, et al.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