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出炉

时间:2010-10-08 00:00来源:新华网 作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三名科学家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理查德·赫克目前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工作,根岸荣一目前在美国普渡大学工作,而铃木章是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



        乍听说理查德·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彰因在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记者的第一反应是汤森路透的预言继医学奖、物理学奖之后再次落空了。预测之难,足可见诺贝尔奖争夺之激烈。

  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王彦广教授看来,美日3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出人意料——先前专业人士预测的夺冠热门,大都集中在生物化学领域,而非有机化学。

  但这3人凭借各自的“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获奖,也在情理之中——化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创造新物质,而发明新反应正是创造新物质的关键。在诺贝尔化学奖历史上,每隔若干年,都有有机化学领域的化学家获奖,最近一次是在2005年,3位有机化学家凭“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脱颖而出。

  据王彦广介绍,在有机化学领域,以人名命名的反应有很多,但“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几种反应,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

  以3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这3种反应有些类似,都属于“交叉偶联”。“简单地说,就是以钯这种过渡金属做催化剂,使A、B两种不同的有机小分子联结,形成复杂分子。”王彦广解释说,“在几十年前的有机合成领域,由于碳是稳定的,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很难创造复杂的化学物质,而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类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非常有用,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工业领域,例如制药业、材料业、电子工业等等,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除了广泛的应用性,“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的原创性也很强,2010的诺贝尔化学奖,这3位科学家当之无愧。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化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这一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能使人类制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让碳原子联接更密切



  钯催化交叉偶联是一种用于碳-碳键形成的重要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致辞中评价钯催化交叉偶联为一种“极为精准和高效的研究工具,在各个科研领域广泛应用”。有了钯做催化剂,科学家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使用更少的溶剂、更小的成本来制造化合物,而且反应产生的废物更少。



  药物、塑料和许多其他的工业化学品都包含有大的碳基分子,为了制造这些复杂的化学物质,化学家需要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不过,碳原子的稳定性很强,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大约100年前,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发现,将一个镁原子同一个碳原子偶联在一起,会将额外的电子推向这个碳原子,使得它能够更容易同另外一个碳原子连接在一起。



  不过,科学家们发现,这样的方法在创造简单的分子时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对更为复杂的分子进行合成时,却在试管里发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三人各自都在使用金属钯作为催化剂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大、更复杂的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在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中,当碳原子遇到钯原子时,它们之间的接近性启动了化学反应。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赫克就为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奠定了基础,1968年,他报告了新的化学反应——赫克反应,该反应使用钯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来让碳原子连接在一起。1977年,根岸英一对其成果进行了精练,他使用一种有机氯化物作为催化剂;两年后,铃木章发现使用有机硼化合物的效果会更好。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拉尔斯·哲兰德说:“有人告诉我说,目前25%的合成药品都由这三种反应中的一种制成,因此,他们的发明对制药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钯具有非常神奇的属性,它可以让两个不同的碳原子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更靠近并且在非常温和的环境下就能发生反应。”                



  哲兰德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重要性,随后,合成化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希望能够给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颁奖,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并且有很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其中,挑选出值得获奖的人很难。”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科学家已经使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人工合成了最开始在海绵中发现的抗癌药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开始进行临床测试。而且,科学家也使用该方法制造出了新的抗体和许多其他有用的药物,包括抗炎镇痛药物萘普生(NAPROXEN)等等。



  赫克:获奖不会改变我的生活



  目前居住在菲律宾的理查德·赫克得知自己的获奖消息后,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够获奖,不过,获奖可能并不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我太老了”。现在,他和他的菲律宾妻子喜欢在闲暇时逛公园、遛鸟。



  理查德·赫克以“赫克反应”而著称。赫克193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1952年、1954年分别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有机化学系碳正离子研究的权威代表人物绍尔·温施泰因,随后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攻做博士后。



  1957年,他开始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赫拉克勒斯公司工作,工作期间,他的研究屡出成果,使得他1971年成为特拉华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的教授,他在此工作直到1989年退休。



  退休后,赫克仍然是该校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的名誉教授。自2004年起,特拉华大学将一个讲师职位以赫克的名字命名。2006年,他被授予赫伯特·布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合成方法创新研究奖。



  根岸英一:得奖是我20岁立下的宏愿



  现年75岁的根岸英一195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有机化学的理学学士学位,1960年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于1966年攻读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后学位,师从已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教授,1979年留校研究任教至今,因发现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根岸反应”而闻名学界。



  根岸英一接受CNN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时非常高兴,他说:“从20岁起,获得诺贝尔奖就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心想事成。”根岸英一表示,他会将诺贝尔奖金用于后续的研究中。



  根岸英一表示:“我们的梦想之一是能够合成任何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医药和其他物质。并且,我们相信,我们的化学方法可以用来制造很多其他化学物质。”



  铃木章:希望获奖激励年轻人投身化学事业



  现年80岁的铃木章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并在北海道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该校荣誉退休教授,他因发现“铃木反应”而广为人知。            



  在北海道大学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上,铃木彰表示,他对获奖深表荣幸,希望他的获奖能激励日本年轻人投身化学事业。他说:“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科学尤其是化学感兴趣。”



  北海道大学的发言人称:“过去几年,铃木教授作为诺贝尔化学奖的竞争者曾被多次提及,我们已经等待(他获奖)这一时刻多年了。我们都非常高兴。”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