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薛澜:中国自主创新是开放的创新

时间:2010-11-23 12:08来源: 作者:

 

  坚定不移谋创新之二

  2010年,“自主创新”成为中美政治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我国政府秉持的自主创新战略成为美方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美国高官也对中国各级部门提出的“自主创新”政策表示“关切”。与此同时,美国商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也将矛头直指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否放慢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贸易保护主义是否抬头……由此引发了国外舆论的种种猜测和质疑。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请他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难想象,离了开放,何谈创新”

  科技日报:很多外国人一提到中国的自主创新,总认为自主是排他的、封闭的,与开放是矛盾的。

  薛澜:不能否认,真正的创新确实需要自主。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们通过什么方式把好的想法变成产品、怎样进行研发、如何开发和使用专利等等,都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自主做出的选择。但在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又必须是开放的。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之初,专家也有争论,但最终规划还是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的政策。这是基于当时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整体状况做出的一个判断。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是从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起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出口,各地的开发区、高新区也是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不可否认,在当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这种特定模式对中国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也致使中国的企业形成了一种技术依赖的惯性,以原始设备制造(OEM)、装配贴牌等作为稳定的获利方式和经营模式,再加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造成了我国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