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何克忠:无人车十余年后有望上路

时间:2011-01-31 22:13来源: 作者:

 

  何克忠: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在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接和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及横向科研十余项。研制成多型智能移动机器人、多种总线式工业控制机系统。

  开车有时很无趣。在拥堵的高峰时段,人们希望从频繁的刹车、起步中解脱出来,找到最快捷的路径回家;在疲累的长途驾驶中,人们希望可以放心打盹,醒来已经安全到达。

  “让汽车自己开”让人向往,但无人车还是被认为离市场太远。不过,2010年10月,研发财力雄厚的网络巨头谷歌透露,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样车已经不声不响行驶了14万英里。此举令人感到疑惑,但该公司以往在Android、Youtube和DoubleClick方面投资的成功经历表明,该公司有能力将非搜索业务打造成新的重大营收来源。这让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备受关注。

  无人车跑得还不错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的Navlab系列原型车覆盖了小型客车、火车、多用途车、大型客车等多种车型。1995年,Navlab-5原型车横穿美国,总行程4587公里,其中自主驾驶占98.2%,最长连续自主驾驶距离为111公里,全程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02公里。又如,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与奔驰公司合作的无人车也进行了1600公里的长距离实验,其中95%是自动驾驶,执行了400多次换道操作。

  2007年,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PAR)举行了名为Grand Challenge的比赛,这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在完全模仿城市道路的环境里,11支代表队脱颖而出,参与了最后的决赛。主办方在赛场内安排了30辆有人驾驶的汽车模仿实际路况。赛程全长96公里,限时6小时。最后,斯坦福大学第一个冲过终点,紧随其后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但比赛的评奖并非单纯依照行驶时间,而是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列第一和第二。共有6支队伍走完了全程,结果非常令人鼓舞。

  据报道,谷歌的无人车研制计划就是吸收了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研人员。

  2010年7月,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研制的无人车穿越两大洲,行程1.3万公里,于10月底抵达上海参加世博会。不过,这次实验实际上是两辆车搭配,第一辆车由人驾驶,通过GPS导航系统,向第二辆车报告定位。

  在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也很早开始跟踪和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其中,清华大学研制的智能车THMR-V,车道线自动跟踪时平均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150公里。一汽和国防科技大学以红旗轿车为原型合作研发,在正常交通情况下,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红旗轿车自主驾驶最高稳定速度为每小时130公里,最高峰值自主驾驶速度为每小时170公里,具有超车功能。而且控制部件实现了小型化,和原车系统融为一体,保持了车厢原有风格。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与智能汽车技术有关的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在2009年和2010年,基金委发起、主办了两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比赛。每届比赛都有十余家单位派人、派车参加,竞争激烈。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