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应怀樵:让INV系统走进每个实验室

时间:2011-03-16 01:46来源: 作者:

 

  应怀樵与虚拟仪器的缘分彷佛是早已注定的。几十年来,他致力于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测控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自主创新研发完成DASP虚拟仪器库和INV系列虚拟仪器——移动实验室,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然而,每当荣誉和赞美涌向他时,他却总是那样淡淡的一句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登上国际领奖台,并改变国人使用外国仪器的习惯,是希望让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号处理与虚拟仪器技术走出国门,达到世界普及,并希望让中国的振动与噪声技术能够朝着更开阔的方向发展。”

  突破十大世界性难题

  应怀樵是我国最早提出“虚拟仪器”构想、最早提出和实现“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来取代传统的主要由硬件组成的模拟式仪器的学者。丰硕的成果源于扎实的积累。1965年,他参加国防核爆炸防护工程课题——地下铁道核爆炸震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的研究,发现用硬件设备无法获得道床的下沉残余位移(0Hz)。1973年开始自行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与频谱分析取代传统硬件的方法解决该难题,于1979年获得成功。这是虚拟仪器模块应用的最早成功范例。同年,在国防科委召开的核试验全国防护工程学术会(保密会)上,原创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软件制造仪器”,获得主持会议的力学所所长郑哲敏院士、清华副校长张维院士、同济校长李国豪院士的赞扬和支持,并与7年后美国NI公司“软件是仪器”的概念不谋而合。1993年,由他主持研制的INV306虚拟仪器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市的新技术展览会,赢得高度赞誉,列表扬名单第一名。

  虚拟仪器发展中有许多技术难题,但是应怀樵总是看准了方向便勇往直前。他不仅创办了东方振动与噪声技术研究所(简称东方所),研发了DASP和INV系列虚拟仪器库系统,实现了“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理念,取得100多项创新技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应怀樵及其团队还研制攻克了十大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虚拟仪器和动态测试分析仪器的性能从一般的低精度低档次测量仪器跃入了高端高精度测量仪器的领先水平。

  一、基于平台式设计的虚拟仪器库技术。应怀樵课题组研究的DASP虚拟仪器库系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虚拟仪器库系统。早在1979年,应怀樵就原创性地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结合取代主要由硬件构成的传统仪器”,这一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意义的新路线对仪器制造业和测试技术界科学仪器、分析仪器、高端仪器及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会产生巨大影响,还能实现一些硬件实现不了的功能(如超低频和0Hz的积分器),对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1985年,他提出“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并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虚拟仪器,成功应用于杭州钱塘江大桥的火箭激励模态试验。1993年,随北京新技术展览会到加拿大展出,获得表扬名单第一名,1995年用于“长三捆”火箭全箭模态试验获得成功,1996年用于神舟号载人飞船移动发射平台模态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用于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臂架系统模态分析获得成功。实践证明,这是功能最完善、技术水平最高,且完全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虚拟仪器系统,代表了我国在虚拟仪器研发方面的最高水平。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