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专家:未来两月核泄漏物质主要通过气流影响世界

时间:2011-04-16 18:42来源: 作者: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后,北美、冰岛以及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相继监测到环境辐射水平异常,但目前仍缺少一个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组织专家,迅速开展了核泄漏物质的输运扩散预测。预测结果将以“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物质输运扩散路径的情景模拟和预测”为题,刊发于4月25日出版的《科学通报》上。专家们在文中给出了福岛核泄漏物质未来两个月的影响情景预测,该预测属于短期气候预测范围,预测难度较大。

  根据研究,核泄漏物质的输运扩散存在三类自然通道:大气中随气流的快速输运通道,海洋表层随海流的慢速输运通道,以及海洋内部的极慢速输运通道。除此之外,也存在人类活动(如船舶、飞行器)等输运通道和海洋动物携带输运。相比于自然通道,人类活动和海洋动物携带的输运通道非常微弱,但不排除对局部区域造成影响。而由于海洋内部通道输运速度极慢,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具有明显长程输运效果,因此几乎可忽略不计。

  专家介绍,研究采用的海洋和气候数值模式均为当前国际主流模式,且结合了我国发展的浪致混合理论。经大量实测资料验证,浪致混合能够显著提高数值模式的模拟和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物质主要通过大气通道影响我国,但随着气流的运移扩散,其浓度将迅速降低。“假设把靠近福岛地区的模式网格浓度设为1,且在不考虑沉降和衰变的理想情况下运移,则其前锋到达中国时,它的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量级。如果考虑核泄漏物质存在沉降和衰变等过程,照常理推断,当其前锋到达中国上空时,浓度量值应该比目前的估计还要低。”专家说。

  研究显示,核泄漏物质进入海洋,会随海洋表层通道向东北缓慢输运,远离中国海域。整体而言,核泄漏物质在海表面输运速度比大气中慢得多,且限制在一个较窄的窄带范围内。从海洋表层通道看,核泄漏物质几乎没有可能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

  不过,专家也表示,受到核污染的海洋水产品将是一个重要通道,有可能直接影响我国民众的健康,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进口和国内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力度。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