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Pyocyanin Promotes Extracellular DNA Releas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在绿脓杆菌中,其分泌的产物绿脓菌素可以促进其胞外DNA的释放。
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机会致病菌,其常常在院内引起严重的急慢性感染,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致病性,因此是危害人类的一大致病菌,其常常可以分泌多种毒性因子,绿脓菌素就是其中一种,绿脓菌素不光可以作为一种致病因子,其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来调节绿脓杆菌的基因表达和分子调节。
细菌的吸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都依赖于其细胞胞外多聚体物质EPS的产生,这种胞外多聚体物质主要包括胞外多糖、蛋白质类、脂类以及胞外DNA(eDNA),在细菌中,eDNA可以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建立。
在绿脓杆菌中,eDNA是生物被膜形成的一个重要组分,而且其对于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固定非常重要。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报道了,在绿脓杆菌PAO1和PA14菌株中,绿脓菌素的产生可以促进eDNA的释放。相比野生型菌株,PAO1突变体phzSH突变株可以过量产生绿脓菌素,从而增强过氧化氢的产生、促进细胞溶解以及eDNA的释放;而PA14菌株phzA-G突变体菌株表现出绿脓菌素产生的缺失,相比野生型,其产生过氧化氢和释放eDNA的水平明显降低。
基于研究发现,研究者Das说,在绿脓杆菌中,绿脓菌素对于生物被膜的影响可以通过eDNA的释放以及过氧化氢介导的细胞溶解来实现。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