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第三节 脑损伤(3)

时间:2006-06-19 20:55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点击: 693次

  临床表现 一般可归纳为四类:(1)颅内压增高症状。(2)智力,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3)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等,但均较轻。(4)婴幼儿病人,前卤膨隆,头颅增大,可误诊为先天性脑积水。

  脑内血肿 出血均来自脑挫裂伤灶,血肿部位多数与脑挫裂伤好发部位一致,少数发生在凹陷骨折处。一般可分:(1)深部血肿,较少见,位于白质深部,脑表无明显伤痕。少数可自行吸收,或分解液化后形成囊肿。(2)浅部血肿,较多见,多由脑挫裂伤区皮层血管破裂所致,常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存。

  临床表现 血肿都位于脑挫裂伤区,故使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临床表现难与其他血肿或局部继发脑水肿相区别。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出血者远较血肿形成者多见。出血来源:(1)脑室邻近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内;(2)外伤时脑室瞬间扩张造成室管膜下静脉撕裂出血,如伤者能继续生存,血肿在3周后可吸收。

  临床表现 脑室内大量积血必然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高热及深昏迷。但无局灶症状。

  (四)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迅速明确诊断。

  1.病史:主要包括:(1)受伤时间、原因、头部外力作用的情况。(2)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3)伤后作过何种处理。(4)伤前健康情况,主要了解心血管、肾与肝脏重要疾患等。

  2.体格检查:伤情危重者,只作扼要检查。

  (1)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2)头部检查,注意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情况,(3)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要作重点检查,以了解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状态以及有无休克等。(4)瞳孔应注意对比双侧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情况。(5)运动和反射改变。

  3.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片或特殊位。开放伤更有必要,以便了解颅骨骨折部位、类型及颅内异物等情况。

  (2)腰椎穿刺:以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改变,但对已有脑疝表现或疑有颅后凹血肿者应视为禁忌。

  (3)超声波检查:对幕上血肿可借中线波移位,确定血肿定侧,但无移位者,不能排除血肿。

  (4)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肿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方法。

  (5)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磁共振(M.R)检查,对颅脑损伤诊断,是目前先进的检查技术。

  (五)治疗

  1.轻型:以卧床休息和一般治疗为主,一般需卧床1~2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病人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

  2.中型:绝对卧床休息,在48小时内应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并注意意识和瞳孔改变,清醒病人可进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意识未完全清醒者由静脉输液,总量每日2000毫升左右。颅内压增高者给予脱水治疗,合并脑脊液漏时应用抗菌素。

  3.重型:

  (1)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由于深昏迷,舌后坠、咳嗽和吞咽机能障碍,以及频繁呕吐等因素极易引起呼吸道机械阻塞,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预计昏迷时间较长或合并严重颌面伤以及胸部伤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情,伤后72小时内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随时检查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3)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

  ①卧位:除休克者外头高位。

  ②限制入量,每24小时输液量为1500~2000毫升,保持24小时内尿量至少在600毫升以上,在静脉输给5~10%葡萄糖溶液的基础上,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维生素,待肠鸣音恢复后即可鼻饲营养。

  ③脱水治疗:目前常用的药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常用供口服的药物有:①双氢氯噻嗪25~50mg,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日3次;③氨苯喋啶50mg,日3次;④速尿20~40mg,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日2~4次。常用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②3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速尿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日1~2次,此外,也可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白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④持续脑室外引流或对进行颅内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或待病情稳定后,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等。

  ⑤冬眠低温疗法: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⑥巴比妥治疗: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 计算。

  ⑥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⑦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据估计动脉血CO2分压每下降0.13kPa(1mmHg),可使脑血流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4)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这类药物有:克脑迷、谷氨酸、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色素C、辅酶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γ一氨酪酸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一种比较多用的合剂是:细胞色素C15~20mg。辅酶A50μ、三磷酸腺苷20~40mg、正规胰岛素6~10μ、维生素B650~100mg,维生素C1g和氯化钾1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称为能量合剂作静脉滴注,每日1~2剂,10~15日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以解除颅内压增高,防止脑疝形成或解除脑疝。手术包括:颅骨钻孔探查、血肿清除术和脑组织清创减压术。①颅内钻孔探查,血肿清除术应注意:1,确诊后迅速手术。正确选择钻孔部位,常用的钻孔部位(图4-19)据损伤机理,瞳孔散大侧别,可能发生的血肿类型等安排钻孔先后顺序。2,钻孔前应作好骨瓣开颅设计(图4-20),以便血肿清除和止血(4-21)。3,注意多发血肿存在的可能,力求勿遗留血肿。②清创、减压术:对脑挫伤、脑水肿严重者应进行清创、减压术(图4-22)。

  (6)防止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应以预防肺部和尿路感染为主,晚期则需保证营养供给,防止褥疮和加强功能训练等。

  二、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分火器伤与非火器伤两类。平时以后者为多见,如刀、斧砍伤等,战时由各种火器造成,两者处理原则基本一致。唯火器性脑损伤的伤情一般更复杂,更严重。

图4-19 常用的钻孔探查位置

图4-20 骨瓣开颅切口设计

(1) 切口 (2) 血肿清除和止血

图4-21 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1) 切口 (2) 切除范围示意 (3) 切除后

图 4-22 脑内减压术

  (一)火器性颅脑损伤的分类:

  1.非穿透伤:占火器伤总数的70%,其包括头皮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颅骨骨折,但硬脑膜完整,少数亦可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

  2.穿透性:占火器伤总数的30%左右,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组织损伤较严重,常合并血肿,其死亡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为49.3~60.6%,后期约3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降至15%。近年的死亡率仍在10%以上,死亡原因为:①脑部重要区域损伤;②并发颅内血肿;③合并伤与休克;④颅内感染等。据伤道形状可分为(图4-23)。

  (1)盲管伤:弹片或枪弹等射入物,停留在颅腔内,一般在射入口或伤道近段常有许多碎骨片,而金属异物存留的伤道远端。伤道长短不一,短者1~2cm,长者相当于颅腔的纵径或横径,甚至异物至对侧内板折回,形成反跳性伤道。

  (2)贯通伤:多系枪弹致伤,有入口和出口,颅内可无金属异物,出口处骨折范围广,脑挫伤和血管损伤常较入口处损伤严重。碎骨片多留在出口外的头皮软组织内。脑损伤广泛而严重,是穿透伤中死亡率最高者。

  (3)切线伤:枪弹切线擦过头部,造成头皮、颅骨和脑组织沟槽形创伤。金属异物已飞逸、碎骨片分散于脑浅部,脑损伤区狭长,脑膨出和癫痫的发生率较高。

  (二)损伤机理和病理:高速的弹片或枪弹等投射物穿透脑膜入颅后,在脑内形成伤道。伤道脑的病理改变为:(1)原发伤道区:指伤道中心区,内含有毁损与液化的脑组织碎块,出血和血块。颅骨碎片,头发,泥沙及弹片或枪弹等。碎骨片常位伤道近端。弹片或枪弹则位于伤道远侧。损伤的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出血,易在伤道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或脑室血肿。伤道内血肿的部位,可位于近端,中段和远端。(2)其外周为脑挫裂伤区:是由于高速投射物穿入颅腔后的瞬间,在脑内形成暂时性空腔,产生超压现象,冲击波向周围脑组织传递,使脑组织顿时承受高压和相继的负压作用而引起脑挫裂伤。病理征象表现为点状出血和脑水肿带。(3)位于脑挫裂伤区周围为脑震荡区。脑组织在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明显病理改变可见,但可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在脑伤后尚可迅速出现脑血循环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脑不肿和血肿。并可合并颅内感染,引起颅内压增高等,使病理改变复杂化。上述病理改变大致分为急性期,炎症反应期和并发症期三个时期。

图4-23 几种不同的火器性颅脑损伤的形式

1.切线伤  2.盲管伤   3.颅内反跳伤  4.颅外反跳伤   5.对穿伤

  (三)临床表现 特点有:(1)意识障碍:初期多有昏迷,但也有局部脑损伤虽重,有时不出现昏迷。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或好转期或初期无昏迷,以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再转入昏迷者,多有颅内血肿可能。类似表现如出现在后期,应考虑脑脓肿。长期昏迷者,多因广泛脑挫裂伤,脑干伤或长期脑缺氧致继发性脑损害。严重合并伤、多发伤、休克、呼吸道阻塞、缺氧、感染中毒等,均可使脑部伤情加重以致昏迷加深。部分伤员尚可出现精神障碍。(2)生命体征:重型伤员,多数伤后立即出现呼吸、脉搏、血压变化。伤及脑干者,可早期发生呼吸紧迫,缓慢或中间歇性呼吸。脉搏转为徐缓或细速,脉率不整与血压下降等中枢衰竭征象。伤后呼吸慢而深,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等改变是颅内压增高,脑受压和脑疝的危象。常示有颅内血肿。开放伤引起外出血,大量脑脊液流失,可引起休克、衰竭。同时应注意查明有无胸、腹伤、骨折等严重合并伤。伤后出现高热,除丘脑下部损伤外,要警惕颅内感染,肺炎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伤后全身衰竭时,虽有上述感染,体温不一定升高。(3)眼部征象:一侧幕上血肿,常出现病侧瞳孔进行性散大。脑干伤时,瞳孔可缩小、扩大或时大时小。颅后凹血肿早期很少瞳孔变化而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4)运动、感觉与反射障碍,取决于具体伤情。(5)颅内压增高,早期由于颅内血肿、急性脑水肿和颅内感染。晚期主要由于脑脓肿所致。(6)脑膜刺激征:常因颅内出血、感染、颅内压增高引起,也应注意颅颈部伤的可能。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