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健康

基因检测走向“平民化” 国内仍缺有效监管

时间:2015-07-18 04:05来源:金羊网 作者:未知

据统计,当前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310万,年死亡人数约220万, 平均每分钟就有6个人被诊断为癌症。如何精准打击癌症病灶,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2014年,我国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首次进入1000美元大关。基因检测成本的降低,使得遗传病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等技术在临床预测、诊断、治疗、预后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也为众多病患所能接受。

基因检测技术本身没问题,在欧美地区已不断发展成熟,但由于在国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一个较权威的认证系统,使得当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基因检测前景美好,国内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机构称可做基因检测项目,且多会在网上发布消息,吸引客源。各大检测机构的宣传语让基因检测仿佛具有预测未来、无所不能的超能力,不仅可预测疾病,酒量大小,是否有早恋、网瘾倾向等都可以预测。然而这些机构良莠不齐,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存在肆意夸大宣传检测的现象。

基因检测技术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条件,加快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精准医疗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一大难点为例,在过往的诊断中,很多患者的病理组织因手术切除等原因而无法再次获取,也就无法通过分子检测找到靶点,遗憾地失去靶向治疗的机会。而随着肿瘤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这一困扰肿瘤临床诊断多年的难题有望迎刃而解。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副主任刘强教授介绍,目前基因检测技术被认可,并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产前诊断,筛查出腹中胎儿的先天性疾病;预测未来罹患某些癌症的概率,比如乳腺癌,好莱坞女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携带缺陷基因,而提前进行了预防治疗;评估使用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常见如癌症靶向药物,这些药价格昂贵,为能精准用药,可先检测出对药物敏感的基因。

刘强教授表示,在美国,基因检测市场相对成熟,每个大型城市都会有有资质的基因检测中心,有专门的基因检测医师培养、训练、考试、执照颁发等机构,特别是对于人员、管理、硬件水平、具体操作项目等都分别有相关的资质认证。

2007年6月,卫生部印发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其中明确医疗机构可进行的基因检测项目包括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大肠癌易感基因的基因检测,家族性乳腺癌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查,血友病A、B基因突变检查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检查等20多项。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