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神经心理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人类创作的艺术品而不是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

时间:2023-08-12 09:24来源:psypost.org 作者:未知 点击: 69次
根据发表在《认知研究》(Cognitive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人们通常更喜欢标注为 "人类创作 "的艺术品,而不是标注为 "人工智能创作 "的艺术品:原理与意义》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通常更喜欢标注为 "人类创作 "的艺术作品,而不是标注为 "人工智能创作 "的作品。研究表明,叙事和感知到的努力在影响人们对艺术品的判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发现为人们如何评价人类创作的艺术品与人工智能(AI)生成的艺术品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艺术通常被视为一种人类现象,涉及人类独有的情感、个人和群体体验以及社会评论。然而,近来人工智能的进步使机器能够制作出与人类创作的作品无异的高质量艺术品。
 
"研究报告的作者、杜克大学的博士生卢卡斯-贝莱切(Lucas Bellaiche)说:"人工智能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它主导着科技和政治等这些巨大的环境,但它也会出现在你与家人和朋友的人际对话中。很多人害怕它,也有很多人对它印象深刻,还有很多人两者兼而有之。"
 
"实际上,我们是在 2021 年 9 月左右开始探索这个想法的,当时还没有出现人工智能大潮,几个月后,你才真正开始在互联网上看到人工智能艺术和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在这方面,时机非常好。这篇论文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人们对人工智能'侵入'一种看似非常人性化的表达形式--创造力--的看法。"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话题很有趣,因为它展示了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巨大发展,但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有机会探讨 "创造力 "对于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任何事物(包括人工智能)都能实现的认知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只属于人类?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哪些创造力因素(在这里具体指艺术)?
 
这项研究旨在探索人们是否真的偏爱人类创造的艺术,并找出影响这些审美评价的因素。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两项研究。
 
在研究 1 中,他们从亚马逊的 Mechanical Turk 中招募了 149 名参与者,并向他们展示了 30 幅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作品,标注为 "人类创作 "或 "人工智能创作"。参与者根据喜好、美感、深刻性和价值等标准对每幅作品进行评分。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专门使用了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以确保刺激集的可控性和可比性。
 
研究人员发现,与 "人工智能创作 "相比,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标有 "人类创作 "的艺术作品(尽管所有艺术作品实际上都是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这种偏好在不同的艺术作品评判标准中都是一致的,如喜好、美感、深刻性和价值。与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相比,在所有这些衡量标准上,参与者都倾向于给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更高的评分。
 
在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等深层次方面,人们对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偏好更为明显。然而,在喜欢和美感等表层方面,人类和人工智能标签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研究还探讨了参与者在判断方面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反思(推翻直觉反应的能力)和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个体差异并没有显著影响人们对人类创作的艺术品的偏好程度,而不是对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的偏好程度。
 
"我们的论文有两大启示。
 
"首先,我们强化了艺术有两个目的:第一种功能是通过感官对艺术进行非常表层的欣赏--视觉(或听觉,对于音乐而言)属性可以是漂亮的、丑陋的、对称的等等,我们通过简单的'喜欢'或对'美'的判断对此做出反应。第二种功能更为复杂:艺术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媒介。艺术告诉我们什么?除了我们看到/听到的,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传达的是什么情感?
 
"其次,重要的是,假定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似乎在第一项功能上做得很好(对简单的 "喜欢 "和 "美 "的判断几乎与假定由人类创作的艺术相同;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但在第二项功能上却做得不好"。
 
"也就是说,与人类相比,普通人并不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很好地通过艺术传达深层含义,比如情感、叙事、价值或深刻性。可以说,对于那些反人工智能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解脱,因为艺术的交流特性似乎将只为人类保留,而且平均而言也只为人类保留。"
 
在研究 2 中,研究人员从 Prolific 招募了 148 名参与者,并使用了与研究 1 相同的 30 幅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作品。不过,除了研究 1 中使用的标准外,他们还加入了新的判断标准,如情感性、感知叙事性、个人意义、感知努力程度以及创作作品的预计时间。他们还进行了各种问卷调查,以评估参与者的认知能力、移情能力、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以及对创造力的信念。
 
与之前的结果一致,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标准中,人们往往更喜欢人类创作的艺术品,而不是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有证据表明,叙事和感知到的努力是影响人们如何判断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
 
当一幅画被贴上 "人类创作 "的标签,并被认为在创作过程中付出了更多努力时,人们往往会喜欢这幅画,并觉得它比贴上 "人工智能创作 "标签的画更美。这说明,人们重视人类在创作艺术品时付出的努力和劳动,这影响了他们对艺术品的判断和欣赏。
 
当一幅画被贴上 "人工智能创作 "的标签,并具有较高的叙事性(强烈的故事或情感联系)时,人们往往会更喜欢和欣赏这幅艺术作品。换句话说,叙事似乎让人们更欣赏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品,这可能是因为叙事有助于克服人们对机器制造产品的偏见,并鼓励人们更深入地接触艺术品。
 
"研究 2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即调节效应。我们发现,参与者越喜欢人工智能标注的艺术品(与人类标注的艺术品相比),并觉得它们更美(喜欢和美是我们评估的两个表面标准),他们就越能发展出与之相关的叙事。这从根本上表明,叙事是根据这些表面特性来欣赏艺术(尤其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引擎"。
 
"这几乎就像是我们试图通过发展一个与艺术相关的故事来与艺术互动,如果艺术是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我们就会给它加分,而不是由人类制作的。不过,要巩固这种说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尤其是因为这种分析本质上是相关的,而不是因果关系。"
 
展望未来,未来的研究可以以这些发现为基础,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相关的更多具体问题。调查不同人工智能生成模型的影响、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以及了解人工智能艺术的真正创造者的影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观众的看法和偏好。
 
"这里面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首先,我们确实选择了九个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从表层属性(如 "美")到非常深入人心的属性(如 "深刻")。未来的研究应该更有方向性地而不是探索性地关注这些标准和其他标准。此外,我们在两年前就选择了 30 种刺激。现在的人工智能生成模型已经好很多了,所以这些刺激可能有点过时,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差一些"。
 
"最后,我们在研究中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化的术语'人工智能',以了解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典型、基线反应。实际上,'人工智能'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类型的模型,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实际功能也会有不同的认识。未来的工作应该评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是否会影响这些判断。例如,人们是否认识到人工智能制作的艺术品实际上也包含了一些人类制作的元素,比如建立模型或在人类制作的作品上训练模型?
 
了解人们如何看待和评判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作品,其意义超出了个人的审美偏好。贝莱切解释说,这个话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
 
"他告诉《PsyPost》:"我认为这种研究真的很重要,不仅能为我们与艺术的一对一互动提供信息,还能为大型产业提供信息。"比如,目前好莱坞的罢工和谈判就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替代的重要观点,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担忧。在这一点上,这篇论文表明,如果观众知道产品是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我坚信观众确实有权知道某件东西是不是由人工智能制作的),那么在艺术的这些传播属性上,观众一般不会对它做出那么好的反应。"
 
"换句话说,好莱坞如果想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传达情感或丰富的叙事等内容,就应该雇佣人类编剧。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制作一件漂亮的艺术品,而人们并不参与其中(想想 TikTok 的人工智能生成器),那么人工智能似乎可以和人类一样(但不完全一样)完成这项工作。不过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个关于版权侵权的讨论:如果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来制作艺术品,就必须确保模型不会在未经许可或购买的情况下使用人类制作的艺术品"。
 
"但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的研究使用的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只是随机切换了创作者的标签,"Bellaiche 补充道。"虽然我们没有明确询问参与者,但他们似乎相信了这些标签。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者得到了一件真正的人工智能作品,但却通过标签相信它是人类创作的,并且因为这个标签而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这又回到了我的上述观点:观众应该知道正确的创作者,这样他们才能对艺术作品做出诚实的判断。虽然判断是主观的,但随着人工智能继续影响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透明度。"
 
这项名为 "人类与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相比,我们是否更喜欢人类创作的艺术品以及为什么会喜欢人类创作的艺术品 "的研究由卢卡斯-贝拉切、罗辛-沙希、马丁-哈里-特平、安雅-拉恩希尔德斯维特、肖恩-斯普罗克特、纳撒尼尔-巴尔、亚历山大-克里斯滕森和保罗-塞利共同撰写。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